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蓬椎”头尖尖的,长长的椎身有个凹槽,还有一个木头柄。母亲用“蓬椎”椎玉米可谓神奇,左手拿着玉米棒,右手握着“蓬椎”对准玉米根部的一个缝,用力一推,边推边轻轻左右摆动,眨眼间,两三排玉米籽儿就哗哗地落到木盆里。被椎过的地方露出暗红色的玉米芯(我们方言里叫“玉米亭子”),像被拔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光牙后的牙龈。剥玉米就是顺着被椎过的空排处,用手掌跟将玉米粒一排一排剥离玉米芯。开始还觉轻松,没剥几个,手掌就开始发烫,那掌跟的皮似乎被磨薄得几近透明,能看出鲜红的血肉来。母亲看了既心疼又舍不得让我和哥哥疯玩去,就用“蓬椎”把玉米椎出更多空行,又扔给我们几个粗粗的玉米芯,教我们用玉米芯搓下玉米粒。有了玉米芯,还真轻松多了,只是一个玉米芯搓上两三个棒子就软榻松散了,得再换一个。除了剥玉米,我和哥哥还要间一阵去搬运玉米棒,还要把堆在身边的玉米芯送到大场边的河坎上。玉米芯上飘出来的雪花似的碎皮屑,时常呛得我们咳嗽不停。晴空之下,生产队的大场上热火朝天,家家户户卯足劲儿,大人小孩谁都不敢懈怠,场上的玉米在全部剥完之前,没有人回家吃口饭、喝口水,甚至连尿都憋着。因为每一斤玉米籽儿都关系到工分,关系到年终“分红”关系到缸里的粮食、碗里的口粮。在那样一个时代,拼命劳动是唯一的选择,为生活,也为生存。我的父亲在北方的煤矿挖煤,家里只有母亲一个整“劳力”尽管我和哥哥课余时间都在帮着妈妈挣工分,但是年终时,我家分了三人的口粮,总还要找钱给队里。日子总是捉襟见肘,可母亲用她的勤劳节俭,让生活继续,让我们兄妹不至于忍饥挨饿。每每想起小时候后抢玉米的兴奋快乐,想起剥玉米的辛苦疼痛,想起母亲满是血泡的双手内心酸涩而不乏温暖。正如冰心所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童年的生活,几乎天天都有玉米的身影。那时候,稻米是很金贵的,队里分的稻子,往往只够半年的口粮,玉米糁儿、大麦粯子,甚至麦麸、豆饼都是贴补的口粮。记忆中,我上初中之前,除了过年,难得有一顿纯米饭、米粥。每顿饭,下锅的米粒少得可怜,水开了,总是舀着整瓢的玉米糁儿或者大麦粯子“扬”到锅里。相比而言,玉米糁儿的饭粥我们更喜欢些。满锅的金黄,点缀着洁白的米粒,看上去也诱人,闻着也喷香。倒是母亲在扬粯子的时候,总是用铲子把米粒集中到一边,把粯子散在另一边,这样盛到我们兄妹碗中的粥饭,米粒总是多一些。那时还小,不懂母亲的这般用心宠爱,总是习以为常地看着母亲扒着整碗的粯子,现在想来,内心满是歉疚和感动。偶尔母亲也会用玉米面和着白面,摊玉米饼给我们吃,玉米饼里搁了糖精,又有一层油包裹着,足以慰藉我们寡淡空落的肠胃,吃一次便回味很久,巴望很久。时常觉得,人身上最长情、最忠诚的不是脑的记忆,也不是心的挂念,而是味蕾的忠实守望。一次美妙的体验便一生珍藏、守望、回味。

    吃烤玉米那是分田到户之后的享受。家里田地里的玉米,不等玉米收浆,不等玉米胡子发焦,我们就等不及地要吃烤玉米了。十一二岁的我们已经能帮着家里生火做饭了,待灶膛里的火烧旺了,把青玉米连着包谷壳插在“火叉”(一种烧火用的铁制工具,形同“y”)头子上,伸进灶膛里。火苗很快包裹着玉米包谷,玉米胡子如毛发般瞬间蜷曲化成灰烬,绿白的包谷壳则慢慢收缩、变黄。看着包谷壳由一点开始,像晕染般一层一层地渐渐由黄、转褐、变黑,内心的喜悦和嘴里的口水也随之晕染开来,那感觉无比的神奇、美妙。一面黑了,翻过来再烤另一面,不肖三五分钟的功夫,青嫩的玉米棒子就变成黑咕隆咚的两坨,灶膛里有轻微的“毕啵”声响起,有玉米的甜香扑鼻而来。即刻,拿出火叉,在灶头轻轻一顿、一敲,玉米就滚了下来。不等玉米凉透,就捏着玉米一头,在灶面上敲打起来,敲一下手被烫得直嚷嚷,扔下玉米,把手伸到嘴边哈上几口气,再拿,再敲,再叫,再扔,再哈气,几番下来,玉米外的黑灰没有了,露出黑、黄、褐、白相间的玉米粒来,那香味更是浓郁,唤起腹中的馋虫。啃上一口,外焦里嫩的玉米粒,有点脆,有点糯,有点甜,满满的香,让所有的味蕾跳跃,让全身所有的细胞愉悦、欢欣。贫乏的时代,因为烤玉米的香甜美味而不再苦涩难耐,也因为自己的劳动而不再被生活所困。而今,玉米已不再是稀缺物,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鲜嫩的玉米,进口的甜脆玉米、转基因的大棒玉米等在超市里都可寻见,各种玉米加工的食品比比皆是,只是再也吃不到老式灶膛里烤出来的嫩玉米了。一方面,村子里的土灶已经难得一见了,煤气灶、电子炉、烤箱,终是烤不出童年的味道;另一方面,玉米的种植经历若干年的更迭,品种似乎改良了、变多了,却早已不是当年的纯净土壤里种出来的味道喽。泥土变了、水质变了、肥料变了,而玉米的种子都是种子站(实验室)统一配送的。于是,超市、菜场里一年四季可以买到的玉米,总是少了一点田野、乡村、亲情的味道。倒是母亲还坚持应季种植,自己给玉米留种,很少用化肥、农药,虽然玉米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倒还能吃出儿时的香甜。我知道,母亲这份坚守,只是对子女爱的坚守。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而今母亲日渐年迈,如同秋日田野中的一株老玉米,枯瘦、焦黄,却在夕阳中迎风而立,带给我们绵绵不尽的温暖和力量。

    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编者按  玉米飘香几十年,岁岁最忆是童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