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明,是全国抗洪劳动模范。说起如东的围垦史,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18岁就投身到围垦大军中,这一干就是50年,50年来的潮来汐往在他的额上冲刷出一道道沟壑,可他那“浪遏飞舟”的激情从来没有停止过澎湃!关于他的故事太多太多,我们来点击这样两个画面。1970年9月17日,正逢中秋节,一场台风卷潮而来。正在机关上班的施文明接到电话,说栟北海堤洋北港破堤,决口达200多米。险情就是命令!他放下电话,飞身骑上自行车,顶着大风直奔栟北海堤投身到抢险第一线,这一干就是五天五夜!大坝刚刚筑好,新的险情又接踵而来:刚筑好的大坝上出现一个渗水洞,这小小的洞口被潮水越冲越大,形成“管涌”每分每秒,泥沙都在被管涌裹挟着迅速流失,而填进去的草包转眼就被海水冲得无影无踪,民工们陷入了焦灼与无奈。说时迟、那时快,施文明一个箭步跳进水中,冲向管涌的激流中,一屁股坐在洞口上,任海水卷着泥沙肆虐拍打,愣是咬紧牙关,死死挺住!就这样,他一边用身体和管涌较量,拖延时间,他一边指挥民工用草包戗洞口,经过三个小时的生死搏斗,海潮挡住了,海堤保住了!历经这样的惊险,县委慎重研究决定,退建栟北海堤,派施文明和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赵银先期去考察,做准备。当他们到了洋北港,才发现栟北新垦区是一片汪洋,连日的大雨致使民工无法及时赶到。在那个通讯闭塞的年代,他们俩与指挥部失去联络,被困在西坝头一个草包搭成的小棚里整整四天,能吃的东西吃光了,仅有的淡水也喝完了,困了和衣而卧,冷了两个人依偎在一起,把草包堆在身上,4天,96个小时,他们凭借着超人的意志经受生与死的考验,战胜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直到第五天才与指挥部取得联系。上岸后,饿极了的施文明,一连吃了四大碗饭菜,吃得大汗淋漓,泪流满面!他的故事太多太多,可以写一本书,可以拍一部电影,所有的文字浓缩成一个词:“无私忘我”所有的画面定格成一个镜头:“顽强坚守”!从小小的技术员,到水务局局长,他从来没把自己当领导,他向来和民工同吃同住,并肩战斗,他来自群众,总是和群众在一起,是毋庸置疑的围垦英雄!

    他们顾全大局,支持前线义无反顾。围垦筑堤工程浩大,前方激战海浪、拦海夺田,后方统筹资源,鼎力支援。在围垦筑堤的工地上,总能看到来自供电、水利、商业、农业、土管、多种经营等各个系统、部门员工的忙碌身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谱写着一曲“支前”的宏大乐章,这乐章时而欢快动人,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凝重艰涩,跌宕起伏,动人心魄。让我们截取历史的片段,投放记忆的幻灯片,点击一个个感人的画面——

    1969年秋,陆生保医师随新店公社3200多名民工奔赴洋口闸西北的工地,工地周围一片荒滩,没有一户民宅,他和另一个赤脚医生在一条小棚子船上搭起了工地诊所,吃住都在船上。围垦期间发生的工伤、肠胃病患者较多,诊所每天人满为患,他每天要医治百十号人,几乎每天夜里都有急诊。一天夜里,大雨滂沱,海风刺骨,丫子里涨满了水,他涉过深水救治病员回来,发现他的小船诊所在风雨中飘摇颠簸,随时有倾覆的危险。他连夜请来8个民工,将小船拖到岸上,坚守在旱船上为民工治病。72年的夏天,由于天气极其炎热,加之日夜奋战,民工抵抗力减弱,急性肠胃炎大量发生,每天400多号病人,陆医师和另外两个医生日夜无眠,团领导一再要求他们轮流休息,可他们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没有理由丢下病人不管。”20多天的工地医疗,他们被海风吹得像非洲黑人,累得疲惫不堪,然而整个工程期间,不曾有一个民工因病死亡,陆医师由衷地感到自豪,深情地说:“为围垦工程出一份力,再累也高兴!”

    1981年11月,东凌垦区需要一个供销人员驻点,袁庄商业下伸点有个姓汪的职工,身体不好,老犯胃病,供销社领导找他谈话,他说小小胃病没关系,依然决定去工地。他在工地上忍着疼痛没日没夜地干了40天,回来时候黑了一圈,瘦了一圈,不久病情加重,到医院检查发现胃癌已到晚期,没有看到沧海变沃土,滩涂变良田,他,就离开了人世。他曾经忍痛挥汗,魂牵梦绕的海滩,今天已是繁华的滨海园区,愿他的魂魄归来还能找到当年那个美丽的梦

    太多的画面来不及切换,太多的故事来不及细细咀嚼。国家一级美术师、省劳动模范沈启鹏,他用画笔作犁,耕耘万亩滩涂;他用画笔作号角,吹响愚公移山志。作为一个插队知青,他毅然投身围垦洪流,白天用画笔速写民工劳动形象,晚上在工棚里趴在会计的木箱子上搞创作,他创作的围垦组画系列深受关注,其中一幅沧海夺田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当年全县每家每户都发到一张,围垦热情空前鼓舞。一支画笔将如东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沧海变桑田”的精神、气概,宏扬万里、深入人心并代代相传!本土摄影家洪祖仁,一台120老式相机陪伴他走过几十年的围垦工地。他患有心脏病、关节炎,每次围垦都带着救心丸上工地,穿梭在风浪里,与民工结下深厚的情谊。1995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摄影作品笑看沧海成桑田,他用镜头记录了如东围垦的历史画面,用艺术点缀着这部平凡而绚烂的围垦历史。有些画面将永远定格,定格和流传的更是如东百万人民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的围垦精神。他们,同样是英雄!

    他们不畏牺牲,甘当辉煌历史背后的无名英雄。每次围垦,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征战。是战争,就总会有负伤,总会有牺牲。60年的围垦大战,险象环生、艰苦卓绝,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工程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24次大规模的征战,已经将死亡人数控制在最少最少。但总有生命奠基了大坝,总有鲜血流入了大海,据不完全统计,在历次的围垦中,有16位民工因公殉职!季林华、朱圣明、朱长仁(视频缓缓出示16人的姓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9岁,年龄最小的才18岁!他们,用生命筑起拦海大坝,用生命铺平滩涂坎坷,用鲜血浇灌荒滩碱地。或许,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但我们没有理由忘记那份悲壮,他们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会铭刻在如东发展史的丰碑上!今天,春回大地,黄海欢歌,愿他们的英魂归来,看到这桑田青翠,港口繁华,滩涂绚烂,看到英雄的丰碑永远矗立在黄海滩涂,迎风破浪,直挂云帆!

    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如东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我们可爱可敬的人民群众!你,是真正的英雄!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