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运、神来之工;不只是“民间故宫”的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等令人人叹为观止的繁复精细的工艺;也不只是原住村民的那份静静守候、慵懒平和的生活状态,最令我叹服的是整个村落里沉淀已久的耕读文化和宗法制度。

    看看这些民居的命名:承志堂、敬修堂、树人堂、承德堂、德义堂、根心堂、冒华局、桃园居每一个名称都寄托着主人的心志,铭刻着主人对子孙后代的希冀。最让我感慨万千的是每一间厅堂里悬挂、书写、镌刻的那些楹联。这些民居厅堂的中堂左右、厅堂两侧立柱上的楹联,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装潢精美,字体隽秀,充满哲理,构成宏村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看到最多的,一是伦理处世联。如“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等等。二是积善读书联。如“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万石家风惟孝弟,百年世业在诗书”;“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等等。不能说这些楹联有多少的艺术性、文学性,但其间折射出徽文化的博大精深,读之引人沉思。我也曾到过很多地方,去过不少古村镇,却从未看到一个地方,会把“读书”“行善”“尽孝”“勤俭”“仁德”看得这么重,说得那么多,这些楹联以朴素而精辟的话语默默地提醒、鼓励后人勤勉向上,积德行善。宏村如此淳朴的民风,勤耕重读的文化,令吾辈汗颜唏嘘啊!

    南湖书院“以文家塾”匾额依然高挂,风吹过,雨淋过,它依然如故。简朴的书桌犹在,厚大的砚台犹在,只是书院里琅琅的读书声还有私塾先生清亮的吟诵,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化成尘土,风吹烟散,只留下游人的喧嚣和故作姿态在书桌前一瞬的笑容,那笑似乎有些僵硬、尴尬。

    宏村基本上住的都是汪姓家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宗族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祠堂是一个宗族中奉为神圣的地方。汪氏祠堂的森严、诡秘,让人肃然起敬。那些镌刻在门廊上的族规,那些立柱上的楹联,还有祠堂里供奉的汪氏祖先,无不透露着一种权威,一种森严,一种力量。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时代里,宗法族规维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民的安定。寻访西递宏村,透视徽商文化,领略宗法、祠堂、族规、家谱缄默的厚重与力量。那种以血脉为系,以血缘为经纬,编织的制度、宗法、乡风、民约,将社会、生活秩序维持得有条不紊,以至“千年之冢,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我内心感受到或许不是宗法的严明,不是族规的苛刻,不是“三纲”“五常”的礼教,而是对祖先的敬畏和膜拜,对宗族文化的铭记,传承、沿袭,这是一种生命的信仰,一种精神的膜拜,一种文化的自觉。这种浸润血脉的文化侵浸,或许就是道德说教和法律约束的最好替代形式,文化的自觉才是文明发展的关键。

    而今,祠堂空空,族人不知还会不会在这里聚会、议事,族谱不知是否还在延续谱写,但族规肯定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力量了。镌刻在墙壁上的族规很多被捣毁、掩盖,族长老倌早已离族人远去“三纲”“三从”的吃人礼教也被历史批判和埋葬了(其实“五常”和“四德”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族长的权威,族规的强势还是值得今人思考的。试问:今天的乡村还普遍有“族长”的权威吗?(今天的村官,收缴农业税,邀人去开会,征地开发比考状元还难哪!)是否还需要这种权威?又到哪里去找回这种权威呢?试问,今天的法律与过去的族规相约,在村民的心中,谁更具威力?今天还有多少人面对法律时堪比古人面对族规的那种震慑?我们是否要思考:怎样找回一种强势文化,既能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又能让人在复杂的社会里拥有是非荣辱有个理性的判断、文明的诉求和失德的羞辱感?也许,有些礼仪文化是不该被忘却的,诸如祭拜祖宗、宗族习俗、家规祖训。或许,这些慎宗追远的情怀,这些悌传家根的夙愿,远比一些不着边际的官场教化要实在、有效多了。想到这些,我的内心是胆怯的,我的声音是细弱的。

    背着相机穿行于这里的街巷和民居,细观岁月在斑驳的白墙上精致刻下的如远古图腾的山色水印的痕迹,感动于守候老房子的那些老人满脸深纹镌刻的沧桑与坚毅,感慨于时光荏苒、年岁朝暮留下的宏村淳朴文化,听得一声轻叹,穿越千年,直抵肺腑。骄阳似火,汗水浸湿了全身,但是心情还是被这片水墨渲染得斑斓、清凉。

    山川万物、古木老屋都是有灵气的。我想,古老的宏村也一样是有灵性的。那些灵性被时光的手画过妆了,藏在流水人家的某个角落。宏村,静静地躺在黄山西麓,安静成一幅水墨画,画里藏着许多神奇的密码。其实,即便我在这里住上三五天,再婉转的文字也道不尽宏村的美,再悠扬的箫歌也唱不出心中的情,再渴望的目光也望不尽徽文化的根脉。只是面对这样的景和情,不得不说些什么,可总也说不明,道不白。告别了宏村,走出这个水墨山村,却忍不住一次次回首、遥望,在这个夏日的夜晚,我不禁闭上眼睛,让神思畅游:也许,在某个冬日的午后,在温暖如絮的阳光下,我可以独自一人俯卧在南湖书院里沧桑历练的书桌前,抛却凡俗的纷扰与隐忧,品茗读书,那会是何等惬意的事啊(写于2013年8月)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