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代全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多种宗教会因为一个共同的诗性的神统一为一个宗教,他的诗及理论也与西方基督教形影不离。

    现今世界物欲横流,丑恶,伪善的假面具充斥社会,恐惧,空虚而茫然的心理扎根于每一个人心中,很大程度上讲是源于道德信仰的迷失。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诗需要承担宗教,道德的责任呢?这点是值得怀疑的,诗歌应该并且可以成为人类精神天空里的那弯圣洁的明月,但这也不是阻止诗歌多样性,灵活性,无限指向性的理由,只能说“具有神的光辉”的诗歌是这无限可能中的一种。仅此而已。

    诗的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的自由是它永葆魅力的一个重要保证。这样看来,也就是说诗是一个主体,一个独立并且独自发光发热的存在。它没有外在规定性,我们应该勇敢的回到诗歌本身,回到一个没有束缚的,以语言为质料的形式本身去研究并且丰富它。因此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和于坚说“诗人应该怀疑每一个词语”都有其时代意义。诗的无限指向性决定了它对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抛弃,诗的自由,诗意在精神时空中的延伸以求达到无限的渴望决定了它对功利性充斥的枯燥乏味的当代荒谬物质生活潮流的排斥和超越。于是,诗歌的敌人就凸现出来了,诗歌永远是在向虚妄,浮躁和功利性的反面发展,它的疆域像人类的思想一样广袤。思想有多远,诗歌就能走多远。

    西川说:“当代生活使精神陷入尴尬”诗歌的敌人是否也包括这个浑浊不清的当下生活呢?我的回答是:是也不是。因为按照上面的分析,诗的取材内容,诗的主题和诗能够延伸到的范围都是自由,开放的,不确定的,诗歌作为一个独立的本体完全有这个权利。生活很多地方与我们的思想矛盾,但面对这些矛盾,逃避的办法就是像康德那样在物自体与理想世界之间划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诗歌将会陷入形而上的空洞,飘飘然而没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我们应该战胜这种“理性的怯弱”勇敢的向生活内部挺进,吸收生活的养料,恰当地,选择性地运用艺术的手法呈现生活的场景将会给诗歌注以动人的元素。唐晓渡说过:“为存在和美作证被视为现代诗的伟大职责之一”因此,伟大的诗人就是既扎根在他的时代,又超越了自己的时代的诗人。好的诗歌也应该是既关注当下的存在,又要以个体的方式去寻求诗歌在精神上包括形式上的某种普遍性的美感。从这种意义上讲,生活与诗歌是一个矛盾的同一体,他们在对立中相互灌溉,相互滋润,共同发展,它们因为敌对而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诗歌的对抗不仅体现在对生活中虚假,鄙俗成分的毫无妥协的批判上,还体现在对其自身不断的对抗之中。诗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定了诗歌体裁走不完的流浪之旅,诗歌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的流派和创作形式,它们也许都只算是诗歌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但是他们也都点缀了那片绚丽多彩的诗歌天空。譬如在今天也还有很多的问题在争论之中,包括诗歌是写个人的感性体验还是写内省的人类的经验;诗歌是否有客观的内在规律性;在诗歌创作中作者感性和理性谁占支配地位,以及近来网络上出现的“反诗”特意追求诗歌的精确性,数字性等等问题和现象,相信这种诗歌自身形式与内容的对抗将会反而触进诗歌的不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我深信在整个敞开的诗歌世界里面,我们只是沧海一粟,而诗的境界将会无涯。诗人作为一个创造者和精神的清醒者,是时代的灵魂,他们用一生去捍卫人类的理想之花。正如诗人冯至说过的:诗人站着,人类就站着。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