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乐府诗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将行

    唐王维

    原文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射杀山中白额虎2,肯数3邺下黄须儿4。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5。卫青6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7。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8,今日垂杨生左肘9。路旁时卖故侯瓜10,门前学种先生柳。茫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释

    1步行夺得胡马骑:汉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2射杀山中白额虎: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白额虎,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3肯数:岂只是。4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西)。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5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6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7李广无功缘数奇: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8飞箭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9垂杨生左肘: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杨云。10故侯瓜:邵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味甘美。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作有五柳先生传。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译文

    老将在少年十五、二十岁的时候,步行夺下胡人的马骑。射杀山里的白额猛虎,比得上邺下黄须儿。一个人转战三千里,一把剑抵得过百万人的军队。汉朝的兵英勇迅速像疾雷闪电,敌人的骑兵奔腾而来却害怕铁蒺藜。卫青不败像有天助,李广打仗没有功劳是因为命运不好。自从不被任用就衰老了,岁月流逝,世事蹉跎成了白发老人。从前射箭没有鸟能保全双目,如今在肘上长了瘤。在路边卖瓜,门前学陶潜种了柳树。一片苍茫中古树连着深巷,寂寞的寒山对着敞开的窗子。立誓要让疏勒城中涌出泉水,不像颍川的灌夫只会借酒使气。贺兰山下驻军密集如云,紧急文书传送过来,日夜都可以听得到。持着符节的使臣在三河招募年少的士兵,皇帝下了五道诏书让将军们出兵。试着拂拭铠甲擦得雪亮闪光,拿着宝剑,剑上的金星闪闪发光。愿有一把强弓射杀敌人的大将,羞耻于敌人对君王构成威胁。不要嫌弃当年的云中太守,还可以在这次战役中建立功勋。

    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洛阳女儿行

    唐王维

    原文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1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2。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3。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4火,九微片片飞花5琐。戏罢曾无6理7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8。谁怜越女9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注释

    1才可:恰好。2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3季伦:晋石崇字季伦,家甚富豪。4九微:汉武内传记有“九光九微之灯”5花: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6曾无:从无。7理:温习。8赵李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两家。这里泛指贵戚之家。9越女:指未入宫时的西施。

    译文

    洛阳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颜容十分俏丽,年纪正是十五有余。迎亲时,夫婿乘骑的是玉勒青骢马;侍女端来的金盘,盛着脍好的鲤鱼。画阁朱楼庭院台榭,座座相对相望;桃红柳绿垂向屋檐,随风摆动飘扬。她打扮好了,被送上丝绸香木车子;精美宝扇遮日,迎归鲜艳的九华帐。丈夫年纪轻轻有权有势,富贵轻狂;意气骄奢,大大超过了富豪石季伦。自己怜爱娇妻,亲自教她练习歌舞;把稀世罕有的珊瑚送人,毫不可惜。彻夜欢娱,春窗拂晓才灭九微灯火;灯花片片飘落,掉在雕花环形窗格上。嬉戏之后,她从无温习曲子的工夫;梳妆好了,只坐在香炉边熏透衣裳。洛阳城中认识的人,尽是富贵豪门;日夜往来的,都是赵李般的大户人家。西施洁净美丽,谁去怜爱这样的姑娘;贫贱的时候,只好任她在溪头浣纱。

    赏析

    这首诗写洛阳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淫逸。诗开头八句是叙述洛阳女出身骄贵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狂夫”八句是叙述洛阳女丈夫行为之骄奢放荡和作为玩物的贵妇的娇媚无聊。“城中”四句是写她们的交住尽是贵戚。并以西施出身寒微作为反衬,抒发作者的感慨。

    悲陈陶1

    唐杜甫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2,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3,四万义军4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5,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1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2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3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4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5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悲青坂

    唐杜甫

    原文

    我军青坂在东门1,天寒饮马太白窟2。黄头奚儿3日向西4,数骑弯弓敢驰突5。山雪河冰6野萧瑟7,青是烽烟8白人骨。焉得附书9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10。

    注释

    1东门:指青坂所属的县城东门。2太白窟:秦岭主峰,位于今天的陕西武功、太白诸县。这里说青坂在太白窟,山高天寒,饮马困难,条件极为艰苦。3黄头奚儿:安禄山的军队里有很多是奚、契丹的部族。4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进。青坂在陈陶以西。5驰突:飞骑冲击突破,形容勇于战斗。6山雪河冰:雪、冰都是动词,指山上积雪,河水结冰。7野萧瑟:指寒风凄厉。8烽烟:烽火,军事告急的信号。9焉得附书:怎能够托书信。10仓卒:仓促。

    译文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赏析

    至德元年(756)十月二十一日,房琯在陈陶斜大败,收残兵几千驻青坂。由于宦官催督,房琯出战又大败。杜甫闻讯后写了这首诗,希望总结教训,充分准备,等待时机,再作反攻。青坂,当距陈陶斜与咸阳不远,在今陕西周至、武功之间的太白山区。

    哀江头

    唐杜甫

    原文

    少陵野老1吞声哭2,春日潜行3曲江曲4。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5?忆昔霓旌6下南苑7,苑中万物生颜色8。昭阳殿9里第一人10,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

    1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2吞声哭:不出声地哭。3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4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5为谁绿:意谓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6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7南苑:指曲江东南的芙蓉苑。8生颜色:万物生辉。9昭阳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唐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10第一人:最得宠的人。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古代君臣不同辇,指贵妃之受宠超出常规。才人:宫中的女官。嚼啮:咬。黄金勒:用黄金做的衔勒。仰射云:仰射云间飞鸟。一笑:杨贵妃因才人射中飞鸟而笑。明眸皓齿今何在:写安史之乱起,玄宗从长安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玄宗入蜀所经之地。江水江花岂终极:这句是说,花草无知,年年依旧,岂有穷尽。终极,穷尽。

    译文

    祖居少陵的野老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明皇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赏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二年(757)春。位于长安城南的曲江,当时曾是唐王朝贵族官僚以及仕女们游览的胜地,富丽繁华,盛极一时。由于安史叛军的盘踞和破坏,变得千门紧闭,萧条冷落。诗人抚今追昔,痛感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酿成悲剧。这首诗借唐玄宗和杨贵妃生离死别、命运的剧变,感叹李唐王朝的盛衰巨变,充满了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诗人先从曲江景象的变化写起,再由杨氏的娇宠和惨死道出国家灭亡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杨玉环既有谴责,又寄予哀怜。最后表达平叛的愿望。

    开篇第一句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性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哀笔深远。

    这首诗与春望同时作于至德二年(757)春。历代评家颇重此诗含蓄蕴藉的批评风格,如杜诗说云:“诗意本哀贵妃,不敢斥言,故借江头行幸处,标为题目耳。此诗半含半露,若悲若讯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

    哀王孙

    唐杜甫

    原文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1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高准2,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3龙在野4,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5。窃闻天子已传位6,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剺面请雪耻7,慎勿出口他人狙8。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9无时无10。

    注释

    1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即由便桥渡渭水,自咸阳大道往马嵬。2高准:高鼻。3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4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5今何愚:指哥舒翰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所败。6已传位:指唐玄宗传位给肃宗。7花门剺面请雪耻:肃宗即位后,与回纥修好。回纥又称花门。依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示诚意。南单于在后汉光武帝时曾遣使称臣,此处借指回纥。8狙:猕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9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10无时无:意谓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译文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个不停。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屋中的达官们以为是胡人来袭而吓得逃离了家。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同奔。有个少年,腰间佩戴玉玦和青珊瑚,可怜啊,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家奴!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伤疤。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啊,你一定要珍重自己的身世。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代给你重要的话。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多可怜啊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赏析

    本诗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进犯长安后几个月。自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占领长安后,杀戮了唐宗室霍国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里所哀的王孙是侥幸逃出来的。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时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诗人当时还没有从长安逃出,因而其景其情能写得这样逼真。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1烧炭南山2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3?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4冰辙5。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6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7。手把文书口称敕8,回车叱牛牵向北9。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10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1伐薪:砍柴。2南山:终南山,在长安(今西安市)南面。3何所营:派什么用途。4辗:同“碾”轧的意思。5辙:车轮辗出的痕迹。6翩翩:轻快得意的姿态。骑:骑马的人。7黄衣使者白衫儿:唐朝的宦官品级较高的穿黄衣,无品级的穿白衣。8敕:皇帝的命令。9牵向北:唐代皇帝的宫殿在长安的北边,牵向北,指把炭车赶向皇宫。10系:挂。直:同“值”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休息。两个骑马的人轻快地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做炭的价钱。

    赏析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其受害者当然不止一个卖炭翁。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物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桃源行

    唐王维

    原文

    渔舟逐水1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2。坐3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入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常时只记入山深,清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

    1逐水:顺着溪水。2古津:古渡口。3坐:因。

    译文

    渔船顺着溪流走观赏山水一溪春;古老的渡口夹岸的桃花艳丽缤纷。坐看红花一树树忘却究竟走多远;行至青溪尽头空空荡荡不见有人。有一山洞入口暗行小径开头曲折;走不多远旋即看见陆地广阔无垠。远远望去有一个云树相聚的去处;近看却是千家万户种满花卉竹林。樵夫最初自我介绍他们汉代姓名;村中的居民都没改变秦代的衣裙。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武陵的桃花源;还在世外仙境建起了自得的田园。月明高照松下房舍窗棂一片清静;云中朝阳初露到处是鸡犬的吠鸣。听说来了凡人大家集拢来看究竟;竞相引领回家打听家乡近来情景。天一亮,他们就开门打扫街巷花径;傍晚,渔人樵夫便乘小船回到山村。当初因为避乱先人离开混乱人间;再说来到这神仙境地就不想回还。深山峡谷谁也不知道人世间的事;外界看这里也只看见渺远的云山。至今已不再怀疑仙境之难于闻见;只是尘心未尽仍然思念旧的乡县。出洞后尽管觉得桃花源山水远隔;始终打算辞家去桃花源长期游历。自以为走过的旧路应该不会迷向;怎么知道山峦沟壑而今已经改变。当时只记得进入山中后很远很深,沿着青溪几经转折才到深邃云林。春天已经来到遍溪都是桃花流水;辨不清桃花仙境该到何处去找寻。

    赏析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横江词六首

    唐李白

    其一

    原文

    人言横江1好,侬2道横江恶。一风三日3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注释

    1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是长江下游的一个渡口。2侬:我,吴地(今江苏南部一带)人自称为“侬”3一风三日:连刮三天大风。

    译文

    人人都说横江好,但是我觉得横江地势险恶无比。这里能连刮三天大风,风势之猛烈能吹倒山峰。江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阁那么高。

    其二

    原文

    海潮南去过浔阳1,牛渚2由来险马当3。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注释

    1海潮:倒灌进长江的海水。南去:从横江浦流往浔阳的水是西南向,所以说南去。浔阳:今江西九江。2牛渚:山名,在安徽当涂长江边,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矶,是唐代大江南北的重要渡口之一。3险马当:险过马当。马当,山名,在今江西彭泽东北,山形似马,横枕长江,回风撼浪,船行艰阻。

    译文

    倒灌进长江的海水从横江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经过浔阳。牛渚山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矶,地势本就十分险要,马当山横枕长江,回风撼浪,船行艰阻。横江欲渡风波十分险恶,要跨渡这一水之江会牵动愁肠几万里。

    其三

    原文

    横江西望阻西秦1,汉水东连扬子津2。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3。

    注释

    1西秦:即西方之秦,借指长安。阻西秦,指视线为横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2汉水:即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西南部,东南流经湖北至武汉入长江。扬子津:古代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之一,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3峭帆人:指船夫。峭帆,高耸的船帆。

    译文

    从横江向西望去,视线为横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汉江东边与扬子津相连。江中的白浪翻滚如山,如此险阻怎么能够渡过呢?狂风愁杀了将要出行的船夫。

    其四

    原文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1。浙江2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注释

    1浪打天门石壁开:汹涌的浪涛把天门山劈成两半。天门,山名,由东、西梁山组成。东梁山位于当涂西南方,西梁山位于和县以南,两山隔江相对如门,故称天门。2浙江:即钱塘江。钱塘江潮水汹涌,夏历八月十八更为猛烈。此指横江浦浪涛。

    译文

    横江上常有急风暴雨至,汹涌的浪涛能把天门山劈成两半。钱塘江八月的潮水比起它来怎样呢?横江上的波涛好似连山喷雪而来。

    其五

    原文

    横江馆前津吏迎1,向余东指海云生2。郎今欲渡缘何事3?如此风波不可行!

    注释

    1横江馆:横江浦渡口的驿馆。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吏。2海云生:指海上升起了云雾,这是大风雨的预兆。3郎: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这里是津吏对作者的称呼。缘何事:到底为了什么事。

    译文

    我在横江浦渡口的驿馆前受到了管理渡口的小吏的相迎,他向我指着东边,告诉我海上升起了云雾,大风雨即将来临。你这样急着横渡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呢?如此大的风波危险,可不能出行啊!

    其六

    原文

    月晕1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2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3动,公无渡河4归去来。

    注释

    1月晕:环绕月亮周围的白色光带,是起风的预兆。2蹙:迫促。东蹙,迫向东南。这句是说海鲸东向,百川倒流。3三山:山名,在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边,三峰并列,故名。4公无渡河:乐府瑟调曲调名。据古今注记载:朝鲜水夫霍里子高早起撑船,见一白发狂夫横渡急流,其妻阻之不及,夫坠河死,妻弹箜篌而唱:“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曲终,也投河而死。这里是借用乐府曲调名告诫人,横江水势湍急,勿轻易渡江。

    译文

    横江之上经常月晕起风,整日笼罩在风雾中,江里的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波涛大浪一起,声势浩大,三山都会被之摇动,横江水势湍急,千万不要轻易渡江,如果轻易而渡,将会有去无回。

    赏析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来到了横江浦,面对白浪滔天的长江,他以夸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汹涌澎湃的长江天险图。这组诗汲取了民歌的格调,语言自然,形象动人。横江词六首,多写横江浦波高浪险的景象和行人被阻的心情。诗句自然流畅,感情朴实真率,深受南朝乐府民歌影响。

    静夜思1

    唐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2是地上霜。举头3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引起的思念。2疑:怀疑,以为。3举头:抬头。

    译文

    在床前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赏析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兵车行1

    唐杜甫

    原文

    车辚辚2,马萧萧3,行人4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5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6。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7云霄。道傍过者8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9频。或10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1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但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新题。2辚辚:车行的轧压声,车轮声。3萧萧:战马嘶鸣声。4行人:这里是指行经咸阳桥的新征军士。5走:奔跑。6咸阳桥:在咸阳西南,横跨渭水的一座大桥。7干:冲。8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9点行:当时征兵用语,即按名册点名征召出征。“但云”以下,全是行人的答话。10或:不定指代词,有的人。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裹头:以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因为二者都有穷兵黩武之举。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荆杞: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长者:上文的“道傍过者”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译文

    战车隆隆地响过,战马不停地嘶鸣;出征的士兵,欲把弓箭佩挂在了腰上。爹娘、妻子和儿女跑着为被征的亲人送行,出征队伍踏起来的尘土遮住了咸阳桥。送行的人有的扯住亲人衣裳,有的因情绪激动而以脚跺地,拦堵着京郊大道放声哭号,哭声一直冲上了九重云霄。路旁经过的人询问出征士兵,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野生的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

    赏析

    这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可能作于天宝十年(751)。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战争的性质,已由天宝以前的制止侵扰、安定边疆,转化为残酷征伐。连年征战,给边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带来深重的灾难。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塞上曲1

    唐王昌龄

    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2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3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4,矜5夸紫骝6好。

    注释

    1塞上曲:唐代的塞上曲、塞下曲,由汉乐府中入塞曲、出塞曲演化而来,内容多写边塞战争。2萧关: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3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以及陕西一部分。4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5矜:骄傲自夸,自命不凡。6紫骝:泛指骏马。

    译文

    初秋时分,知了在桑林里鸣叫。八月,只见在萧关的道路上,士兵频繁地出塞入塞,到处芦草枯黄,一片荒凉。从古至今幽州和并州的健儿都在沙场度过一生。千万不要学那些游侠儿骄奢放纵,只知夸耀自己的紫骝骏马。

    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向沙场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本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塞下曲五首

    唐李白

    其一

    原文

    五月天山1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2。晓战随金鼓3,宵眠抱玉鞍4。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5。

    注释

    1天山:指祁连山。2“笛中”两句:只能在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乐曲,却看不到柳色青青的春景。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3晓战随金鼓:拂晓随金鼓声与敌作战。金鼓,以金装饰的珍贵的鼓,古代军队在作战时要击鼓前进。金鼓与玉鞍对举,金和玉都是修饰语。4宵眠抱玉鞍:晚上抱着马鞍露宿守卫。玉鞍,装饰华贵的马鞍。5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鄯善东南。这里指楼兰国王。

    译文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而祁连山的五月还在大雪纷飞,那里没有鲜花盛开,只有彻骨的寒冷。战士们只能在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乐曲,却看不到柳色青青的春景。他们戍守边疆,十分辛劳。拂晓随金鼓声与敌作战,晚上抱着马鞍露宿守卫。战士们来戍守边塞,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愿意腰挎宝剑,身赴楼兰绝域,为国立功。

    其二

    原文

    天兵1下北荒,胡马欲南饮2。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3。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4。何当破月氏5,然后方高枕6。

    注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