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甲骨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下之后,他抬眼看看孙镜。然后第二下,又拾眼看看孙镜。

    从第三下开始,他的速度突然加快.快得像急风。圆珠笔尖敲击在石面上的声音连成丁一片.像譬雨。他的速度还在加快.快得那只握笔的手就要变成一团影子。他腮帮子上的肉抖起来,急促地喘气,每口气吸到喉咙口就卡住,一声一声,像只待宰的鸡。

    “叭”的脆响.塑料圆珠笔断裂开来,笔芯笔管飞散。板寸头抛下手里的半截笔管.摊开手看看被刺破的手掌,冲孙镜点头。

    “你很好。”他说。

    另一只手从侧面伸过来,抓住孙镜的胳膊,把他拉走。

    这是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他穿着和鄢些年轻姑娘一色的蓝色制服,拉着孙镜走了十几步才松开.皱着眉头说:“你发什么疯啊,多危险。”

    孙镜笑笑“我认得他的,我知道他的技术很好。”

    “技术再好也是疯的,你知道他会往哪里插?”

    孙镜又笑笑。

    老人摇头“你还是一点都没变,其实这也是一种精神障碍。”

    “可别把性格和障碍混为一谈.这是职业病吗,王医生?“孙镜苦笑,”有性格就代表在某些方面极端一点,对不对?在这个没意思的世界里我总得给自己找些乐子。”

    “只有疯子才在危险里找乐子,孙镜。”王医生用开玩笑的口气说,但又并不全是玩笑“我活了这么久,都还不觉得这个世界没意思呢,也许你该常来跟我聊聊天。”

    “噢,聊些什么?聊老爸死了老蚂疯了所以童:年期有阴影造成性格缺陷?医生啊,那典理论我也清楚得很呢。”

    王医生电笑了“其实我想你该快点找个好女人结婚,这样你会有归属感。不过我担心什么样的女人才会吸引你。”

    “您还是多担心住在这儿的病人吧。我妈最近怎么样?”

    “还不错。和前些年比,现在她的情绪趋向稳定,思路也比较有逻辑性。大多数时候,她就像个正常的老人了。”

    从孙镜把母亲送到这个疗养院开始,王医生就负责她的精神治疗,已经有十多年了,和孙镜彼此之间非常熟悉。

    “她还恨我吗?”孙镜问。

    “像是好了许多。这么多年还是找不出她恨你的原因,如果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治疗起来就更有针对性了。”

    “反正我是已经把能回忆得起来的细节都告诉你了。”孙镜叹了口气说。

    自从九岁那年孙镜的父亲孙向戎在街上突然倒下暴毙,当时和他在一起的母亲方玲也承受不住打击而精神失常。失常后的方玲表现出对儿子孙镜离奇的恨意,对此她的主治王医生一直疑惑不解,曾经多次让孙镜回忆往事想找出原因,但都未果。

    王老医生陪孙镜向湖另一边的居住区走去,边走边说:“这种仇恨情绪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么久都找不出来,我也觉得很奇怪。不过现在她这情绪慢慢的淡了,我就不去特意挑起来。也许就这样再过几年,恢复到一定程度,你就该把她接出去了。否则一些还比较严重的疗养病人,会反过来影响她。”

    “上次你在电话里说,她现在特别爱说从前的事?”

    王医生点头“对,有时没人听,她也自己在那儿说往事。喏,她就在那。”

    顺着王医生的手,孙镜远远看见,在病区小楼前的花坛边,一个穿着白衣白裤,头发雪白的老人。正孤单地坐在椅子上。乍看上去,她的年纪不比王老医生轻,实际上她才五十五岁。

    “我今天就是来好好听她讲往事的。”孙镜低声说。

    他正要往母亲那儿走,却又想起一件事,回过身来,对王医生说:“如果一个人,因为突然受到惊吓,而没办法回忆起一些事情,该怎么治疗?”

    “你要说得详细一点。”

    孙镜就把徐徐的情况说了,当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改动。王老医生只当他是个甲骨学者,可不知道他又是造似又是挖坟的。

    “听起来,她曾经经历过的那个场景,给她留下相当负面的精神记忆。你这样一刺激她,结果人心理上的保护机制反而就把那段记忆隔绝起来了,不是很严重的问题,这种情形通常是短期的,如果那个回忆不是非常重要的话,最好就让她这么放着,大多数情况下,时间久了,会慢慢缓过来的,特别是足不要吃药,精神类药物总是有副作用的h0,不俏得。”

    “噢。”孙镜点点头“那大慨会要多久?”

    “快的话几个月,很可能一年以上”

    “如果让她看到类似的场景,或者让她有联想的人,会不会有助于记忆恢复?”

    “有这种可能,但是我不建议这么做。她本来就是因为过度刺激而造成了记忆创伤,如果冉经受刺激,更有可能的是造成真正严重的精神问题。像她现在这样,还是保守疗法来得妥当。”

    “我知道了。”孙镜谢过王医生的建议,向自己的母亲走去。

    方玲的对面放着一张空椅子,她正看着这张椅子.嘴里低声念叨着,就好像这张椅子上坐着一个隐形人,正在和她说话。

    孙镜走到椅子旁,犹豫了一下,坐了上去。他妈看着他,又像没在看着他,和先前一样喃喃说着。离得近了,孙镜用心去听,还是能听见她在说些什么。

    “底楼的张家一天到晚地吵,晚上闹得不让人睡觉。这工人阶级呀,不是说最团结,连家里面也不团结,还去团结谁呀。就这样的人啊,说觉悟,这觉悟到底算是个什么东西,他们的觉悟就高了,我们一家搞学问的,觉悟就低了。

    原来却是在说自家的老邻居。孙家的房子自从“文革”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时候,被“革了资产阶级的命”一下子抢进了许多户人家,就成了“七十二家房客”式的混居状态。邻里离得太近了,总有磕磕碰碰的地方。

    方玲说话时的目光很专注,专注得令孙镜有些发毛,因为他不知道,她到底看的是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些什么。他自嘲地笑笑.实际上,孙镜一直觉得自己母亲的精神太过于脆弱r,和自己是两个极端。

    他能理解丈夫的死会给妻子带来沉重打击.但令他觉得方玲的精神简直如玻璃般脆弱的原因是,方玲并不是在孙向戎死后哀伤过度而发疯的。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孙向戎死之前和方玲牵着手走在外滩江堤上,突然之间就倒了下去。方玲像是傻住一样,呆站了几秒钟,也跟着倒下去。送到医院里孙向戎已经死亡,而方玲只是晕倒,醒来之后就疯了。仅仅看见丈夫在面前倒下就发了疯,这总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可是今天坐在这里的时候,孙镜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当年的情形,和小街上韩裳的死及徐徐的恐惧,竟有几分相似。或许他的母亲看到了什什么?

    方玲还在叨叨说着,却小知什么时候跳转到另一个话题:“黄浦江有点脏了,那股子腥气一人比一天重。在我们小的时候,学校里上体育课,游泳队考试就是从江的这边游到那边。现在这水址没法游了。”

    方玲的世界,几乎全停在了二十年前,所以她说的黄浦江有点脏,也是对八十年代初的同忆。在那之后,黄浦江水从有点脏变成了非常脏,又在大力治理下,重新向有点脏过渡。

    这样的回忆,散乱无章,却不是孙镜想听的内容。他想听的,是关于曾祖父的回忆。其实方玲并没有见过孙禹,孙禹死得早,他这一脉全是单传,每一代都死在中年。但她也许会从自己的婆婆——孙禹的儿媳那儿听到些什么。

    孙镜九岁的时候失去父母的照顾,奶奶是在他十四岁时死的,曾祖父的事情,奶奶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提过,也许有些事情不适合对小孩子说。但也难讲得很,孙镜对奶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有一次她很郑重地摸着他的头,叮嘱他不要太早结婚,不要太早生孩子。那时孙镜才只有十三岁。

    “记得更久以前的事吗?奶奶常找你说话,你们处得很不错。”孙镜迟疑着开了口。

    方玲目光的焦距有了些变化,仿佛直到现在才发现,在她对面坐了谁。

    “你,你是”在她的记忆里,儿子的形象一直十分幼小,如果不提醒,她未必能意识到坐在对面的年轻人就是自己的儿子。现在她只觉得这个人很熟悉,很熟悉。

    “我是”孙镜有些犹豫,通常他来看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旁边站一会儿,听她说说话,并不去和她相认。因为母亲对自已有着莫名其妙的恨,每次认出来,都会闹得很不愉快。

    但方玲终究还是把儿子认了出来,她死死盯着孙镜,目光像是能把人烧化一样,双手用力抓着椅子的把手,胸口很明显地起伏着。

    是不是该先离开,去喊医生,孙镜心想。

    “你是孙镜,我的儿子,孙镜,我的儿子。”她反复说着,语气先是酷厉得就要发作,然后慢慢地缓和下来。

    “孙镜,我的儿子已经这么大了啊。”重叹了口气,说“这是命啊,谁叫我把你生出来了,这是命。”

    孙镜忍不住问:“什么命?”

    “命,是命。”方玲摇着头,又叹了几口气。你很难和精神病患者进行正常的问答,她始终在自己的世界里,只给外界开了很小很小的通道。

    “你刚才说什么?”方玲问儿子。

    “我想问奶奶,她常和你说话,你还记得她吗?”

    “奶奶妈。”方玲点点头。

    “她提过公公吗?”孙镜不确定该怎么对方玲称呼孙禹。站在奶奶的立场该叫公公,站在母亲方玲的立场该叫太公。

    “我太爷爷,孙禹。”他补了一句。

    “发烧,神智不清,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呀。这时候才几岁呀,十岁吧。”方玲说。

    “九岁。”孙镜说着叹了口气。他几岁的时候生了场重病,就在父亲猝死的那天,像是冥冥中父子之间有着感应一样。可是他问的是孙禹,怎么却扯到了自己身上来。

    “头疼得厉害,医生查来查去,什么毛病都查不出来。”方玲自顾自接着说“躺在床上,睡着了都会说胡话,喊头胀得要破了。”

    九岁时这场大病,孙镜今天还记着。那感觉实在太痛苦了,高烧头痛四肢无力,医院去了很多次,吊盐水打抗生素,实际上并没有查出确切的毛病。一直过了一个多月,才渐渐地好起来。但那个时侯,母亲方玲已经精神异常进了医院,她是怎么知道的呢,或许是去看她的家人和她说的吧。、

    “痛得厉害的时候就哭,嗓子一天到晚都是哑的,胡话说得没人能听懂。白天夜里没个安分.折腾啊,有时候抱着头在床上翻,结果有一次没有人看住,从床边上掉了下去。”

    这倒是不记得了,孙镜心里想。那段日子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细节上已经淡忘了,只有当时剧烈的头痛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常常会在梦中做到。

    方玲好像又已经完全进入了对往事的回忆里,叹了口气说:“结果掉下去的时候,额头磕在床头柜没关紧的抽屉上面,眉毛上的那道疤就是这么落下来的。”

    这句话就像一道雷,打得孙镜整个人都抖了一下。雷声让他的脑袋轰隆隆地响,一时问什么都听不见了,从椅子上跳起来,盯着母亲。

    方玲却一点都没在意,她的眼里此时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儿子,左手的指尖轻轻抚摸着自己的左眉,像是在那儿有一道疤一样。

    她的眉毛上当然没有疤痕,可是孙镜的眉毛上也没有。

    那是孙向戎的疤,孙镜的父亲!

    她正在回忆自己婆婆对她说的事情,孙向戎小时候的事,一定是孙镜的奶奶告诉方玲的。

    原来父亲在小时候也生过这样一场莫明其妙的重病,症状和自己完全一样。在他十岁的时候!孙镜的思维就像闪电一样,在瞬间已经把幽深黑暗的地方完全照亮。

    孙向戎出生于1955年,他十岁时,是1965年。孙向戎的父亲、孙镜的爷爷、孙禹的儿子孙协平,就是在这一年死的!猝死!

    孙镜从来没有这样信任过自己的直觉,他确定父亲一定和自己一样,在爷爷死的那一天突然患病。回去一查就能查到,必定是这样的。

    那么孙协平会不会也生过这样一场病,在孙禹死的时候?

    很多时候,想通和想不通,只隔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孙禹有那块梅丹佐铜牌,就证明他和神秘内心实验有关系。如果他真的是实验者,那么总该获得些特殊的能力,但是孙镜完全不知道曾祖父曾经有过什么异于常人的力量。现在他知道了。

    那些神秘的力量仿佛原本就不该被人类掌握,所以任何实验人都不知道会从内心里挖掘出什么样的力量,会带来幸运还是诅咒。甚至有一些力量,并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就像韩裳的先祖威尔顿。他的特异之处仅仅在于,把自己的部分记忆以梦境和幻觉的方式,隔代遗传给韩裳。

    那么孙禹呢,为什么自孙禹后,每一代后人都是甲骨专家,并且在极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对这门艰深的学问造诣颇深?

    孙镜年幼的时候,就对甲骨非常有兴趣。到他十岁出头,竟然把书房里那许多关于甲骨的书籍通读了一遍,神童的赞誉,在那段时间里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现在他第一次对自已学习甲骨文的情况进行反思,蹊跷的地方立刻就冒了出来。

    因为九岁的那场人病,之前的记忆变得模模糊糊。他原本想当然地认为,自已一定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识字,开始接受家人关于甲骨学的熏陶。所以当他自已一本本把书房里的甲骨学专著拿来看的时候,才会如此轻易就看进去,轻易得仍佛曾经看过一样!

    如今回想起来,当他翻看那此书时,常常有灵光闪现,有时他甚至用不着把书看完一遍,就对里面所说的东西非常了解了。

    他竟然从来没有对此产生怀疑.那蝼记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剧烈头痛,和他完美地融和起来了!

    是的,现在孙镜明白了,这根本就不是他的记忆。这是他父亲的,他祖父的,归根结底是曾祖父孙禹的。他把自己关于甲骨文的学识,以这样离奇诡异的方式,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为什么奶奶在小时候,会不合时宜地说那些话。因为她知道爷爷是怎么死的,看着父亲成了“神童”又看着父亲死,又看着自己成了“神童”就算她对于实验的事一点都不知道,也足以在这些事实里发现些什么。

    晚点结婚,晚点生子,是因为当孩子长到十岁左右的时候,当爹的就会把自己关于甲骨的学问传给孩子,代价是自己死去。所以一生孩子,就意味着只剩下了十年的寿命,也许还不到十年。

    这就是方玲对儿子恨意的来源,婆媳之间一定在某个时候谈起过这个话题。在孙向戎死之前,这还能看成捕风捉影的无端猜测,老一辈人未消除的“迷信”思想,但孙向戎一死,方玲的心里,就把儿子看成了导致丈夫死去的直接原因。

    连方玲的疯病,恐怕都是因为她在孙向戎死时,和他过于接近。这不是正常的死亡,记忆的传递给受者造成了一个多月死去活来的痛苦,那么近在咫尺的方玲,也一定遭受了某种冲击。

    那些关于甲骨的学识这一刻在孙静的脑海中盘旋起来,二十年前的头痛仿佛在下一刻就要重新降临。他凝望着对面的母亲,想说一句“对不起”却又觉得这三个字不该由自己来说,也不该由父亲来说。

    这都是命吗?不,这都是因为那个实验。

    小街上已经没有住户,也许就这几人,便会有施工队进驻开始拆房子。到时候,走都没法走了。

    孙镜漫步在小街上,他今天特意到这里走一走,因为在这儿,他还能感觉到韩裳最后的气息。

    已经查到了父亲孙向戎十岁那场病的具体日期,和祖父的死亡正是同一天。祖父的病历已经无法查证,但通过他还在世亲友的回忆,他十岁时也曾重病,孙禹就是那一年死的。

    一切正如他的直觉。

    孙镜在韩裳死去的地方站住,地上的痕迹儿乎看不见了,她在最后一刻努力想要说些什么的姿态,却就在眼前。

    从昨天到今天,韩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从毫无感情的路人,上升到了有着某种联系的同伴。这种联系说不清道不明,但却深刻到即便此时两人阴阳相隔,依然可以感受到冥冥中注视的目光。

    曾经孙镜觉得,韩裳在录音里所说的实验,和自己并没有多少关系。以至于拿到了梅丹佐铜牌,也没有心思去调查个究竟。

    现在,不一样了。他甚至不用去下什么决心。像母亲说的那样,这是命。

    他在小街的尽头回转身,顺着原路慢慢走回去。

    一辆三轮车和他交错而过,车上的老式家具很况重,车夫粗重的喘息声清晰可闻。

    孙镜记得自己见过这辆车,就在韩裳死的时候,车夫把车停在一边,挤在人圈里看热闹。看来他经常打这条小路经过。

    孙镜突然停下脚步,回头盯着三轮车看。车夫的身子微微前倾,小腿上的腱子肉鼓胀得隔着层裤子都看得见。眼看着三轮车慢慢驶远,孙镜拔脚追了上去。

    “嗨,等等,停一停。”

    车夫拉动了手刹,车子停了下来。

    “啥事啊?”他问孙镜。

    “前些日子,这里花盆掉下来砸死了个人,你是不是看见了?”孙镜问话的时候,眼睛却往车上装的旧家具扫了扫。那上面是两张用麻绳绑在一起的红木八仙桌,还有四张椅子,历史不会超过五十年,没什么出奇之处。

    车夫是个快到中年的汉子,头发稀少,脑门光亮。他一只脚撑在地上,另一只脚蹬在踏板上,有些疑惑地看着孙镜。

    “看见了,怎么啦?”

    孙镜摸出根烟递过去,善意地笑荷“耽误不了您几分钟,其实我是个画家,那天也在现场,场面太震撼了,回去之后我就想着,要把这场面画一幅画。这几天我在这条街上来回走了好多回,想尽量把当时的场景真实地还原出来。我记得您那时车上,是拉着东西的,但记不清是什么了。”

    车夫笑了,把烟接过去,夹在耳朵后面。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能给一个画家提供帮助,尽管不是为他画肖像,这让他略有些遗憾。

    “那真是太吓人了,我就看了一眼,实在不敢多看。你还要把它画出来啊,要把我也画进去?”

    “画个模糊的侧面,您和这辆车。当然车上的东西随便画也不是不行,但恰好存这儿碰见您了,就问一下。”

    “好,好,让我想想。那天装的是是个书柜,这么高这么宽。”他努力给孙镜比划着。

    “书柜?”孙镜有些失望,这和他想的不太一样,他努力回想了一下,真的是个书柜吗?

    “对,书柜,还有个梳妆台,就这两件东西。”

    “梳妆台?”孙镜问“带着镜子的梳妆台?”

    “对啊,梳妆台都带镜子。”

    “你是怎么放这两件东西的?”孙镜指着三轮车问“梳妆台在这一侧?镜子这面朝外?”

    “对对。”

    “那天你也是像今天这样,从这头往那头骑?”

    “是啊。”

    孙镜长出了口气“太谢谢了,你可帮了我一个大忙。”

    车夫咧开嘴笑着“哪里哪里,这不算什么,呵呵。”’

    他当然不会知道,眼前这个一看就很有艺术家气质的“画家”究竟为什么这样看重他车上驮的旧家具。

    那天中午,围绕在小街尽头的重重迷雾,现在终于被拨开了第一重。

    按照三轮车行进的大概速度,杂货店老妇人很可能是从车上梳妆台的镜子里看见的“鬼”而当她女儿也向同一个方向望去时,已经迟了一步,车驶出了视野,所以她看见的是徐徐。

    当时镜子所处的具体方位角度已经不可能知道,总之,里面映出的是对面某个地方的情景。徐徐一定就是被对面的“鬼”吓到的,而韩裳突然停下脚步的原因,多半也在于此。

    孙镜的日光在小街对面那侧慢慢划过,一段段斑驳的外墙,一扇扇沾染了油烟污渍久未清理的窗户,一面面紧闭的褐色木门在那个中午的阳光下,仅有几人看到的角落里,发生过怎样慑人心魄的事情?

    真相是这个世界上最奢侈的东西,当你下定决心去追逐它,必须学会慎重。小心那些廉价的仿制品。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