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路遥散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了塑造起挺拔的形象来,这个人的身体现在完全佝偻了。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体格魁梧的人,在进行一生紧张繁忙的艺术创造后,加上越来越危急的病情,身板单薄得风能吹倒。整个躯体像燃烧过熊熊大火的树木,变得干枯而焦黑,一切生命的嫩枝叶似乎看不见了。

    严重的哮喘使得他喉管里的出气像破风箱发出的声音一,让站在他面前人也压抑得出不上气来。胸脯是完全塌陷下去;背却像老牛脊背一般曲折地隆起来。整个身子躬成了一个问号。

    这就是他吗?这就是那个令人敬仰羡慕的艺术家吗?

    这就是他。此刻,他正蜷曲在西安陆军医院内科二楼一间普通病房里,时不时就喘成了一一团。体重肯定已经不到一百斤了,从袖筒里和裤管里伸出来的胳膊腿,像麻杆一般纤细。

    探讨他的人看见他住在这么简陋狭窄的病房里,都先忍不住会想:这样一个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又害着如此严重而危急的气管炎和肺心病,再不能得到条件更好的治疗环境吗?

    得不到了。病危的作家先后提出的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遭到了傲慢的冷遇和粗暴的拒绝。他甚至在中国西北这个最大城市里,一直连一间有取暖设备的住房都找不到,而在几年前,周恩来总理就作了关怀这个人健康的指示,结果也全然未被某些人当成一回事。在这些“官”的眼里,这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充其量只是个“写书匠”值得他们这样大的“人物”关心吗?作家的病情眼看一天天恶化了,可他的医疗和生活一点也不能得到改善。有时候,竟然得靠儿女们用架子车拉着他穿过车水人流的繁华闹市,才能到医院里去看病。

    这个一生倔强的老头现在已经到了生命垂危之际,难道让他自己东跑西颠求人“走后门”吗?

    此刻,这个孤独的、病危的老年人,衰败的身体里包藏着一副坚硬的骨头,傲然地躺在这间暖气不足的病房里。脚地上放着一个儿子自做的拳头大的电炉子。热一热饭菜,烤一烤冻僵了的手。

    在这里,他仍还是那身农民式的穿戴——正如讲究衣著的人把质地很差的布也要设法做成毛髦服装一样,他把“的克良”也裁成了这种老百姓的式样。一双脚是很小的,甚比有些女同志的脚还要小。头却是很大的,尤其是前额的宽阔在一般人中间是少见的。几道深刻的皱镂刻在光光的脑门上,像海浪留在岩石上的痕主迷一样——谁知道那里面藏着多少生活风暴的记录呢?

    要是细心的人,就会观察到全右手的指头明显地弯曲了许多,像有什么痼疾似的带着不能看见、只能感觉到的痉挛,松懈向外撇着——这分明是一只疲劳过度又不能得到良好休息的手。一副金丝边的蚂昨腿眼镜,用绳子在光头的勺上挽结住,如同小市镇上常见的钟表修匠一样逗人。只在上唇上那一撇鲁迅式的浓黑的髭须,才给人一种学和艺术家的风度。

    不过,智慧的光芒就是在这张老农似的脸上也是掩饰不住的——它时刻都在那两片镜子后面辉煌地闪耀着。这是一双无法描述的眼睛。就是在病痛的折磨中,仍然放射着光彩;尖锐、精明,带着一丝审度和讽刺的意味。这双眼睛对任可出现在它面前的人和事物,一边观察、分析、归纳,一边又同时在判断、抽象、结论——而所有这一切好象在一瞬间就都完成了。

    除过眼睛透露出内心的生机外,这个蜷曲在病榻上的人,现在看起来完全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第一次看见他的人,谁能象得来他曾多次穿越过战争的风暴,尔后在皇甫村的田野里滚爬了十几个年头,继种谷记和铜中铁壁之后,又建造起像创业史这么宏大的艺术之塔呢?人们更难想象,在文化革命中,他这副身板怎么能经受得住连续不断的游街和“喷气式”的折磨?还有用说爱人被整死所造成的精神上的摧残了?

    但这一切他挺过来了。他进行过巨大创造;也经受过巨大的创伤。他时不时被拉进医院,随后又迈着有力的步伐着有力的步伐走到美好的或者险恶的生活中来。

    现在,他又痛苦地蜷曲在他一生所讨厌的地方了。他自己感觉得来,这次的病情预兆着不祥,生命的终结也许是指日可待了。在这样的时候,作为一艺术家,他是有理由为自己已经创造出的东西骄傲的:在我们已有的文学基础上,他自己新建筑起来的艺术之塔似乎要比他同时代任何人的建筑要宏大和独特一些。真的,在我国当代文学中,还没有一部书能像创业史那样提供了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真实的、不和历史上和现实中已有的艺术典型相雷同的典型。可以指责这部书中的这一点不足和那一点错误,但从总体上看,它是能够传世的。在作家逝世一年后的全国第四次文代代会上,周扬同志所作的那个检阅式的报告在谈到建国以来长篇小说的成就时,公正地把创业史列到了首席地位。是的,在没有更辉煌的巨著出现之前,眼下这部作品是应该占有那个位置的。

    但此刻躺在陆军医院里的这个人,并不认为他的创造应该在生命结束之前的现在就停止。不,这个坚强的共产党人和创作欲望强盛的艺术家,决不忙着就写他的“墓志铭”他用平静的声音幽默地向他的医生提出一个“建议”:“主上我再活几年吧。”这并不是为了贪生,他紧接着前面的一句话,大动感情地呼喊:“好让我把创业史写完呀!”不难看出,诗人最大的痛苦不只是在于自己的命,而在于他不能完成的事业!这是一个真正的悲剧。试想:如果不是那十年的动乱和疯狂,搁置了他的创作,弄坏了他的身体,他的创业史按原来的计划本来早已经完成了,而且作为一个成熟了的作家,如果他保持着原来的身体状况,谁能想象他还会给我们留下些什么!

    尽管他忍不住痛苦地向医生求助,但他自己也明白的知道,他的创业史是写不完了。尽管如此,这个党性极强的共产党人和具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决不在他生命终止他自己的创业历史。他知道,眼下,他自己的创业史和他所写的创业史,都还是不完全的史诗。他同时也意识到,即就是创业史一书不能完成,作为他自己人生道路的创业史应该是一部完整无缺的史诗。

    不屈的叙事诗认正是抱着这个伟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尽管重病缠身、危在旦夕,他仍然在这间冷冰冰的病里,让自己衰败的身心燃烧起了熊熊的大火;他要让生命在最后的一瞬间爆出耀眼的光芒——如同彗星在黑暗中消失之前那样。

    他伏在窗着那破旧的圆桌前,比以往更使劲的用蝇头小楷,连明昼夜地建造他未完工、也完工不了的宏传建筑。蜡黄的脸上,亮晶晶的汗珠,一串一串地淌下来,枯瘦而颤索的手指揩也揩不及。此刻,他就像一个笮于收麦季节的关中农夫一般和繁忙。他用越来越运用自如的笔,在已经勾划过了的画布上,更出色的涂抹着五颜六色的农村生活;用灵巧熟练的艺术雕刀再一次精雕那些已经令从惊叹的人物肖像。

    原来的那一大群人物继续在蛤蟆滩、下堡村那一喧喧嚷嚷,翻天覆地;而梁生宝、郭振山等人已经被作家引到了渭原县城——好腾出空子让二流子兵痞白占魁闹个事端吧!让梁大借此到黄堡镇碰头耍赖吧!让冯有万发火吧!让高增福发愁吧!

    让消息传到渭原县的三干会上吧!让郭振山畅快地笑吧!然后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