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粉墨舂秋汪精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闻兰亭、袁复登、林康侯的故事。

    上海的闻人,最有名的自是数”三大亨”;商界则公认”阿德哥”虞洽卿为继朱葆山以后的领袖;其次是”多子大王”王晓籁。这些人走的走,死的死;而上海社会不能没有闻人,犹如内地不能没有绅士一样。于是”三老”应运而生。

    这”三老”的事业不大;家境不裕,但多年来以热心正直,赢得亲友及同业的尊敬。此时自然而然地扩大了影响,因友结友,辗转邀请,先是社团都要他挂个名义;继而公司银行请他当名义上的董事长,至于排解纠纷、发起公益,以及喜事证婚、丧事点主,不仅无日无之,而且日必数起。有人说笑话:“当袁复登的汽车司机,是要出顶费的。”因为每处饭局,司机都可以领饭钱;三老的司机,饭钱格外从丰。一天十来个饭局,收入着实可观。

    三老之首叫闻兰亭,他是常州人;早年从家乡到上海来学生意,进的是纱布这一行。到民国初年,已经崭露头角。民国10年前后上海盛行交易所,各式各样的名堂,如雨后春笋,成长极快;其中以”阿德哥”主持的”华商证券物品交易所”为最具规模;闻兰亭就是那里的常务理事。同时,他自己主持一家”华商纱布交易所”——交易所的投机风气很盛;那时革命事业,正值低潮,为了筹措经费,陈果夫、孙鹤皋都在证券物品交易所领照当过经纪人;为革命而从商,所得自虞洽卿帮助很大,而闻兰亭间接也是有贡献的。

    第二老便是袁复登,他是宁波一所教会学校的学生;毕业时恰好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办,顺理成章地升了学,成为圣约翰的第一届毕业生。

    袁复登生得一貌堂堂,性情谦和厚道,所以人缘极好;加以一口纯正的英语,在当时商场中,无人可及,因此,他不但所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宁绍保险公司,牌子极其响亮;而且商而优则仕,先后被选任为公共租界的华董,以及作为上海租界中民意机关的纳税华人会的理事。一生乐育英才;”学生子”很多,遍布于各行各业,在三老中的交游最广。

    再有一老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香港为日军所俘的林康侯。当时侨寓香港的名人,在过了约莫5个月的高级俘虏生活以后,除了极少数的两三个人,如段祺端的要角曾云霈,以”万金油”起家的胡文虎等,以特殊渊源,获得释放以外,其余的都用专机送到上海,有的韬光养晦,如梅兰芳蓄须明志;有的虚与委蛇,如颜惠庆,叶恭绰,都担任过一个半官方的名义,但从不管事;有的被迫下海如银行家周作民、唐寿民之不能不出任财经要职;有的是愿入地狱如张一鹏、李思浩;当然也有的是自以为因祸得福,如郑洪生出任京沪、沪杭名义上的管理机构,”华中铁道公司”总裁。至于像林康侯,却以来自社会的压力,不容他不抛头露面。

    他是上海本地人,前清进过学,做过南洋公学的小学校长,也加入上海时报当过主笔。民国2年转入实业界,是新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之一。由于他的书生的底子,自民国17年以后,一直担任上海银行公会秘书长;这个职位使得他在财金界,无人不识。在三老中,只有他跟杜月笙的关系最深。

    平时汪政府为了抵制日本军部的经济独占政策,决定用社会的关系成立一个”全国商业统制委员会”;闻兰亭的身分、地位、年龄以及他的方正廉洁膺选为主任委员。为了保全物资、为老百姓争取较好的生活条件,他以70开外的高龄,毅然不辞;不过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有两个人帮他的忙,其中之一就是林康侯。几度登门劝驾,也有不少商界的朋友来游说,他终于担任了”商统会”的秘书长一职。

    “商统会”下面设立好几个专业委员会,分为”米粮”、”粉麦”、”纱布”、”日用品”等等。”纱布”部门,由于闻兰亭是内行;对于日本所提出的,在沦陷区全面收购纱布的要求,策划出一个很完整的抵制方案。

    不过,这个方案的执行,却以闻兰亭年迈体衰,不能不辞职,而交由后任唐寿民去执行。唐寿民与周佛海就闻兰亭所策划的方案,几度密议,竟发展成为一个将计就计的反击计划。

    于是在交涉时,唐寿民表示,日本与汪政府已经是攻守一致,祸福相共的盟国;日本不应视汪政府为战败国,两国关系,应该用公平的原则去处理。

    既然讲公平,应该先收购日商的纱布;因为日商手里的纱布,多过华商好几倍。这样不但符合公平的原则,也让中国人看看日商的纱布,已经够用;华商的纱布,应该留归中国平民的日常需要。

    这番道理驳不倒;而且日本军部原就在计划收购日商纱布,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毫无分别,所以很爽快地同意了。

    至于收购纱布的价格,应该按照市价,斟量打一个优待的折扣。用何种通货来支付,请向”财政部”接头,”商统会”毫无意见。

    到得”财政部”去接头,周佛海表示,战时需要的是物资,日本既与英、美宣战,断绝国际贸易;原本用来作为国际市场上支付工具的黄金,已等于废物。废物利用,就是到中国收购纱布。如果以”中储券”支付,将使通膨加速,汪政府的财经崩溃,对日本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日本在沦陷区收购纱布,以黄金支付是有利无害的做法。而且在收购以前,就应该从日本将黄金运来,以实力建立了信用,收购纱布才会顺利。

    这一点日本当然不会轻易同意,但周佛海绝不松口,一口咬定,用”中储券”支付,造成通货膨胀,后果严重。如果日本不愿用黄金支付,汪政府不能支持这种自杀性的政策。

    经过几个月严重到彼此拍桌相争、互相诟责的交涉,日本军部终于屈服在理直气壮的坚持之下,一飞机一飞机将黄金运到上海,由”中储行”代为保管。

    至日商纱布收购完毕,华商方开始登记;然后按照数量折算黄金价格、纱布送至指定仓库,立即发给领取黄金凭条,满10两向”中储行”领取;不成条的零数,委托各银楼代为发放——银楼平空做了一笔好生意,因为块金折成了首饰,那时最通行的是金印戒指,白相人尤为爱好;无名指上一个可当图章用的名字金戒,又厚又大,没有一两,也有八钱。

    及至纱布开始入库,汪政府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纱布全部由你们收购去了,中国百姓穿什么?日本军部瞠目不知所对。于是汪政府提出计划,每人依照收购价,配给可做一件长衫的布料,亦即是营造尺一丈三尺。日本军部无奈,唯有同意。当然在配给时,人数以少报多;相对地日本收购的数量又少了好些。

    “商统会”中,比纱布更重要的一个单位,是”米粮统制委员会”即由袁复登担任。在此以前,他应邀担任”保甲委员会主任委员”时,提出的一个交换条件是,不许再有封锁事件——这是上海租界为日军侵入后,老百姓最感痛苦的一件事;日军可以突然之间封锁某一地区,只用绳子拦一拦,便有一大平地区断绝交通;这种”画地为牢”的暴政,使得正好经过那里的行人,欲归不得,欲哭无泪,而终于由袁复登的坚持而不再受此痛苦了。

    根据既有的经验,袁复登在出任”米统会”主委时,也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即是必须按期配给民食,称为”户口米”这个条件必须日本军方承诺才算数,因为自古艳称的东南膏腴之地的粮区,已为日军所控制。

    日本军部搜括沦陷区的物资,由特组的”兴亚院”负责。兴亚院下设两部,第一部为政治;第二部为经济,并在北平、青岛、上海、汉口、厦门、广州分设6个联络部,亦即6个搜括中心,陆海军划分势力范围,厦门、青岛归海军;北平、汉口、广州归陆军上海则陆海各半。于是,日本财阀所经营的三井、三菱等大公司,便各自寻找在陆海军方面的关系,获得特许,组织某一类独占性的征购公司,在为军部压榨中国百姓的同时,大发军财。

    “商统会”的基本任务,便是对抗日本军方的搜括;所以袁复登所提出的条件,必须日本军方作出答复。因为沿太湖的苏松产米区域,已为日军划为”军米区”;如果要保证民食供应不缺,必须从”军米区”让出部分地区。经过多次交涉,日本军部让步。在松江、青浦等地,”放弃”了部分地区,容许汪政府去收购食米。

    “民以食为天”汪政府为此成了各省市的”粮食管理局”与”米统会”协调解决整个民食问题。关于米粮的采购,招商承办这部分的业务,袁复登有很大的发言权,所以耿绩之找到袁复登,很顺利地取得了松江、青浦、太仓三个县中”军米区”以外的米粮采购权。

    当然,耿绩之自己是不会下手去做的;而且就想亲自下手亦不可能,因为他另有更重要的任务。首先是周佛海找他去谈一次话,有所委托。

    原来周佛海这时全力在筹划的一件大事。根据麦克阿瑟在太平洋展开反攻所采用的跳岛战术,以及戴雨农与美国海军梅乐思中校所组的中美合作所,判断中美联军将会在东南沿海某个地区登陆;最可能的是照日军侵华当年走过的老路,在松江的金山卫抢滩,建立桥头堡。这样,策应的主要责任,便落在他身上了。全力筹划的一件大事,便是如何有效配合;只要中美联军一登陆,情势就会立刻改观。纵不能希望兵不血刃而收复淞沪地区;却无论如何要缩短战争的时间,将可能的牺牲减至最低。

    这就必需有各种因素的配合,其中之一是在上海的外侨。英、美侨民固然都已进入集中营,但在上海外侨人数中,比例相当高的法侨,由于贝当政府与汪政府的性质相同,所以他们只要表示效忠于贝当政府,与戴高乐的流亡政府无关,便仍能安居乐业。但是,不知有多少法侨是反轴心的?周佛海所赋予耿绩之的第一项,也是主要的任务,就是去联终这些反轴心的法侨,一旦有事时,能配合他的要求,采取积极行劝。

    第二项,也仍然是主要的任务是,联络浦东的武装队伍。本来汪精卫从河内到上海”组府”时,分文武两途进行,军事方面最先收编的是在浦东方面,未能随国军西撤的一支部队,由”76号”接头,改编以后的番号是”第十三师”人数约有3万。”师长”叫何天风;民国28年耶诞前夕,何天风带了10名卫士,约了许多朋友到愚园路底的兆丰总会,作通霄狂欢。那知舞兴正酣,枪声骤起,而且是肘腋之变;10名卫士之一,原是军统的工作人员,一枪制裁了何天风,趁全场大乱时,全身而退。

    何天风一死,由他的副手丁锡山坐升”师长”丁锡山跟吴四宝一样,是汽车司机出身;无恶不作,也是一样,包庇烟赌、敲诈勒索,不在话下,最不成话的是公然绑票,肉票就窝在他的”司令部”之内。

    丁锡山的恶名昭彰,不在”76号”之下;汪精卫之被人骂汉奸,像丁锡山之流,实在要负相当责任。但浦东滨海,地形复杂,号称难治;丁锡山盘踞多年,又有一批恶讼师式的狗头军师替他出主意,一面勾结日本宪兵;一面联络上海的黑社会,所以一时动他不得,汪政府中的负责人,对他不胜头痛。

    好不容易先分其势,抽出他的一部分队伍、改编成”第二军”;然后找到机会,加以逮捕,关在镇江监狱。不料丁锡山神通广大,竟能里外接应,破获而逃先由杭州转入内地,据说常潜回浦东,虽不敢公开露面,但仍有相当的潜势力。

    “十三师”从丁锡山被捕以后,四分五裂,”各成一军”;往正路上走是打游击,往歪路上走,不客气的说,就是土匪。平时期东由于杜月笙已转入内地;地方没有人能够罩得住这班亡命之徒;不过浦东与称为”起南”的松江接壤,都在黄浦江的彼岸,所以”耿秘书”的声望,不但在”浦南”极响,浦东亦很”服贴”此所以周佛海要求耿绩之出面去联络浦东的武装部队;等到中美联军登陆,首先响应。

    此外,撤退以前的上海市长俞鸿钧、吴铁城,亦都有亲笔私函带给耿绩之,表示谅解他的处境,但希望国军反攻时,能有出色的表现;这样在光复以后,不但无罪,而且仍将获得重用。

    这使得耿绩之非常兴奋,本来”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