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天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杜元潮一切如常,那场大火所引起的、差一点儿就使他饱尝牢狱之灾的黑风波,似乎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一丝一毫受惊吓的痕迹。他像从前一样,穿着讲究、面容和蔼地出现在油麻地的父老乡亲们面前,没有亢奋,没有疑惑,没有怨恨,仿佛一切都过去了,甚至一切根本未曾发生过。

    当邱子东竭力要装出一副很正常的样子来时,他发现杜元潮在看他或在与他谈话时,却比以前还要正常,这反而使他感到了恐慌。他不由得想起当年老同学季国良的那一番话,觉得杜元潮像一口井,被陈年枝叶厚厚实实地覆盖了的老井,深深的,黑黑的,凉丝丝的。但他还是从心里傲慢地抹煞了这点使他痛楚而绝望的感受:见他娘的鬼吧!他依然瞧不起杜元潮,甚至比以前更加地瞧不起。但,他已没有底气将这种瞧不起再公开地流露在脸上了。

    常常五更天时,邱子东会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惊醒。

    而杜元潮这里却没有一点儿动静。在油麻地百姓面前,他从不直呼“邱子东”而总是称“邱镇长”:“这事,你得听听邱镇长的意见。”“邱镇长知道,就行了。”他一如既往,还是不时地让邱子东去参加本应由他这一把手参加的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他还会亲自主持,由邱子东向班子成员或是生产队干部或是全体油麻地人传达会议精神。

    然而,邱子东深刻感受到的,却是一日甚似一日的架空与冷落。

    他缺席商讨油麻地重大问题的会议,越来越多。几次他人到了,会已到了尾声。杜元潮看到他,很平常地说一句:“老邱来啦?朱瘸子没通知你今天有会吗?这瘸子,八成是赌钱赌忘了。”接着开会。还未等邱子东的屁股将板凳坐热,会议就宣布结束了。有时杜元潮也会象征性*地问一句“老邱你有什么意见吗?”可是未等邱子东说什么,杜元潮还是宣布了会议的结束。会议一结束,杜元潮就往外走,周秃子们也都纷纷走出镇委会,就只有他邱子东孤单而尴尬地坐在那里。坐着坐着,他真想摔凳子砸桌子掀了镇委会的房顶。

    每逢这种时候,他就想要戴萍,然而戴萍已经调离油麻地了。有时,他会疲倦地走很远的路,摸到戴萍现在所在的学校,但戴萍是越来越冷淡,越来越没有兴趣了,弄得他很无趣。走在回油麻地的路上,他感到心灰意懒、穷途末路。

    这段日子,他迷恋上了打猎。

    油麻地四周都是苍苍茫茫的芦苇荡,野鸭、野鸡、野兔、黄鼠狼猎物不少,因此,油麻地有不少打猎的人。镇东头的胡九,最有名。邱子东找到胡九,说:“将你那支猎枪借我玩几天。”

    胡九有点儿不相信:“邱镇长,你要打猎?”

    “怎么啦?我就不能打猎了?”

    “能打能打,我只是想,一个镇长打猎”

    “不合身份?”

    “不不不”

    “胡九,这支猎枪你是不想借了?不借就算了,我跟别人借去!”

    “别别别。”胡九立即从墙上取下猎枪,并给了邱子东很多火药“我哪能不借呀,镇长向我借猎枪是瞧得起我。”

    邱子东年少时本就是油麻地的玩主,那猎枪他会耍。

    油麻地的人看见邱子东背着一杆猎枪一身猎人打扮出现于田野上时,不免都有点儿吃惊。

    邱子东却丝毫也不在乎。

    接下来,油麻地的人就会不时地听到一消息:邱镇长打了一只野鸡,有三斤多重;邱镇长打了一只五斤重的野兔;邱镇长埋伏在芦苇丛里,一枪打响,打死了四只野鸭

    邱子东忘记了黑天白日,疯狂地投入了打猎。

    邱子东潜行于草丛与庄稼地,出没于树林与芦荡,捕猎的紧张中,有的只是全身心的兴奋与愉悦。压抑不再,恼怒不再,空落落的无聊不再,他陶醉于其中,完全不记得自己是个镇长了。他端着猎枪,躬着腰,脚步轻如猫爪,无声地潜行于麦地里。他像机警的狗一般,站在叶声沙沙的树林里,寻觅四周。为了不惊动水面上一群刚落下的野鸭,他会在五十米开外,就卧倒于地,然后一手抓住猎枪的枪管,用胳膊肘支撑着,匍匐前行,全然不顾地上锐利的芦苇茬将他的衣服与皮肉划破。当他举起被击毙的野鸭时,野鸭血与他胳膊上的血混流到了一起,他会兴奋得在芦苇丛里扯开嗓子大叫,直叫出眼泪来。一只被击中的野鸡带着重伤逃跑了,他见河游河,一路追赶下去,直追得两眼昏花,心血欲要迸发。当终于将猎物擒于手中时,他两眼一黑,扑通栽倒在了地上。醒来时,手中依然抓着还在扇动伤翅的野鸡,不知为什么,他想大哭一场。

    他还常常叫上胡九等几个老打猎的陪他一起打猎。当几个人共同围剿一只仓皇逃窜的黄鼠狼时,他会感到更大的刺激与满足。如果赶上有无数的油麻地人围观这场捕猎,邱子东的兴奋与激动便抵达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油菜花开满大河两岸时,整个油麻地成了一座猎场。

    不时响起的枪声与追赶猎物的吵嚷声,使这年的春季变得喧闹与骚动不安。日子过得有点儿很不寻常,有点儿丰富多彩。干活的人们会停下手中的农活,去追赶一只兔子。油麻地小学的学生,正上着课,被外面的吵嚷声所扰,竟一时忘了此刻还在上课,倾巢而出,跑上了田野。有一回,整个油麻地的人都在吃午饭,忽然听到外面有追捕受伤野物的声音,一个个丢下手中的碗,随手找了棍棒之类的东西就朝外跑。一只体形极其优美、毛色*极其金黄的油亮亮的黄鼠狼,被邱子东的猎枪击中后,居然被一路追赶着跑进了油麻地镇。镇上到处是巷子,巷子里到处是为雨水流淌进河的洞,那黄鼠狼一会儿出现在这里,一会儿出现在那里,一惊一炸的吵嚷声一会儿响彻在街头,一会儿响彻在巷尾。无数的人拎着无数的棍棒,其情景与民国二十八年春油麻地与邻近的黄土沟村发生的械斗十分相似。

    邱子东身着猎装,手抓枪托,将枪举在空中,大声地指挥着人们。

    油麻地人看到的邱子东,常常是一身被树枝、芦苇茬钩划得破破烂烂的衣服。

    邱子东快乐得灵魂发抖地向油麻地人撕毁着自己的镇长形象。

    一向微笑在脸的杜元潮,默默地沉着脸。

    这天,采芹在从枫桥回油麻地的半路上遇到了邱子东,那时他正掩藏在一棵大树后观察着一只在草丛中觅食的野兔。采芹的脚步声惊动了野兔,它一溜烟跑掉了。邱子东有点儿恼怒,回头一看是采芹,才笑了起来:“多大的一只兔子,让你给吓跑了,赔!”

    采芹上下打量着邱子东,竟一时不能相信她面前站着的这个被野外的日光与风吹晒得肤色*枯黑粗糙的人就是从前的白面邱子东。

    邱子东端起猎枪,向不远处枝头上的几只喜鹊瞄了瞄,又放下了,望着阳光下的田野:“打猎,挺好。”

    采芹不知说些什么好。

    邱子东倚在树上,将枪托冲地,抱在怀里,望着采芹:采芹的头上还扎着一根雪白的布条,脸色*虽说苍白,但细看却有淡淡的红润,双眼含着少许的忧伤,但却另有一番妩媚而纯静的明亮———这番明亮,邱子东儿时常见,但当采芹长大出嫁枫桥后,就慢慢不见了,而现在却又回到了她的黑色*的眼中,虽然只是少许。

    不知为什么,邱子东反而觉得有点儿生分。

    一只拖着长尾的野鸡从棉花田里扑棱扑棱地飞起,在空中留下一番斑斓多彩的形象之后,落进了不远处的果园里去了。

    邱子东说:“好漂亮的一只野鸡!”向采芹道了个别,端起枪,向果园那边走去了。

    采芹看着邱子东忽隐忽显于林子间的背影,不禁有点儿难过。

    她朝镇上走去,走几步就回过头来看看。

    邱子东消失在了草丛中。

    她站住,想再一次地看到他,等了半天,也未能见到他,叹息了一声,往镇上走去。不知走了多久,就听见空中响起一声猛烈的枪响,她不禁吃了一惊。

    枪声仿佛将天空震碎了,又犹如一颗巨大的石头砸在冰面上,使冰上咔嚓咔嚓出现了一道道白色*的裂纹。

    声音扩展着,扩向镇子,又从镇子上反弹回田野上。

    在往复回旋中,枪声渐弱。采芹心里一阵酸楚,眼睛便潮湿了———泪眼中的油麻地,尽管在灿烂的阳光下,却是一片模糊。

    邱子东的眼前是一棵苹果树,树下是一只被击毙了的雄性*野鸡。

    见着这具猎物,他没有一点儿冲动,而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双手抱住了猎枪。那枪管还在袅袅地飘散着淡蓝的硝烟。他百无聊赖、目光呆滞地看着那只一动不动的野鸡:那野鸡五色*灿然,脖子上的一圈金紫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芒,那几根长长的尾巴,有着非常好看的斑纹,风吹过时,它们摇摆着,并嗖嗖作响。阳光刺痛了他被汗水打湿了的眼睛,他眨巴了几下,睁开眼时,视线有点儿模糊,再看那只野鸡时,就仿佛看到草地上有一摊鲜亮的颜色*。

    不远处,二傻子正在追赶一头身段儿好看的小母牛。

    他曾向朱荻洼要过婆娘。朱荻洼说:“你去找那姑娘,找到了,就归你了。”二傻子去哪儿找?那姑娘只是来油麻地小住,已回无锡城里了。二傻子找不着那姑娘,只好又去田野上找那些发情的和没发情的母牛。

    被追赶的小母牛从邱子东的眼前跑过去了。

    二傻子呼哧带喘地追了过来。

    邱子东想起了二傻子那天得意洋洋地高叫“是我放的火”的样子,又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傻逼!”恨不能一枪将二傻子的脑壳崩碎。

    二傻子却走过来,将手指头叼在嘴里,朝邱子东嘻嘻笑着。

    “傻逼!”邱子东大声吼着“滚!”

    二傻子却没有滚,他看到了草地上那只野鸡,一跳一跳地跑过去,将它从地上捡了起来。

    “放那儿!”邱子东说。

    二傻子没放在那儿,却拿着这只野鸡,一边笑着一边向后退去。

    邱子东举了枪,作出射击的样子。

    二傻子见了,掉头就跑,但手中的野鸡却未扔下。

    邱子东没有去追赶,甚至没有大喝一声让二傻子停住,而只是默默地举着枪,瞄准着二傻子的后脑勺,直到二傻子从他的视野中消失,才将枪放下。

    天气暖洋洋的,邱子东将自己放在田埂上,将猎枪放在身边,睡了一觉。醒来时,太阳竟然偏西了。他稍稍振作了精神,决定走出这片果园,再穿过一大片灌木林,走向那边的芦苇荡:太阳快落时,会有大群的野鸭在那边的水泊降落过夜。

    来到那片芦苇荡时,太阳还有丈半余高。

    去远处觅食的野鸭还未飞回。

    邱子东暂且在芦苇丛中寻得一块静谧的地方坐下了。他往枪管里结结实实地塞满了火药。随着黄昏的来临,一种血腥的欲望变得越来越猛烈,越来越让灵魂战栗。他要狠狠地射杀那群野鸭,直打得血水染红水面,与霞光同辉。

    在等待中,一只扇动着长翅的白鸟向芦苇丛外的那棵槐树上落去。

    邱子东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大鸟,便突然改变了伏击野鸭的计划,而将心思用向了这只白色*的大鸟。芦苇丛中,他躬着腰,朝那棵槐树轻手轻脚地摸了过去。

    不一会儿,他的目光穿过密密匝匝的芦苇,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那棵槐树,并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那只白鸟———它耷拉着翅膀站在一根高枝上。

    邱子东仰望着它,并举起了枪,一边瞄准着,一边向前逼近。

    邱子东像一股空气流过芦苇丛,没有发出一丝响动。

    那只白鸟像是觉得枝高风寒,轻盈地扇动了一下翅膀,落到了一根伸向水面的显得更加平稳的矮枝上。

    邱子东的枪口就慢慢地跟着下降,当枪管落成水平时,他不禁一阵惊愕,枪差一点儿从手中掉落在地:枪口对准的竟是一个人的后脑勺!

    邱子东很快从极其熟悉的背影认出了那个站在水边树下的人:杜元潮。

    杜元潮对他身后的芦苇丛中的动静,显然没有丝毫觉察,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邱子东的枪口本来是慢慢地往下降落的,但当枪口降落至杜元潮的后背时,那枪口迟疑着停在了空中。不知过了多久,这黑漆漆的枪口就又慢慢地上升,直至上升到原先的高度———对着杜元潮的头颅高度。

    这是一个远离村落的僻静之处,四周空无一人。

    除了云彩、夕阳、晚风,便只有初开的芦花、槐树、白色*大鸟和水面上的细密波纹。

    杜元潮一直面向水面,有风吹来,掀动着他的衣角和一头干净的头发。

    邱子东的枪口十分准确地对准着杜元潮的头颅,但他的双手却在不停地颤抖,继而双腿也开始颤抖,直至全身开始颤抖。如此颤抖,使他周围的芦苇也跟着颤抖。他竭力想使自己平静下来,但,冲着他的并不宽阔也不魁梧的背影,却使他心里感到了无底的虚空与胆怯。

    有一阵,他闭紧了双眼。

    但枪却一直举着。

    不知过了多久,杜元潮好像听到了动静,将身体侧向太阳将要落去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采芹出现了。

    杜元潮纵身一跃,跳了下去,紧接着发出嗵的一声。

    邱子东推断出,那岸边早停着一只小船,杜元潮跳到船上去了。果然,杜元潮将手伸向了采芹,并说道:“往船上跳,别怕,我在下面接着呢。”

    不知为什么,采芹竟掉转身来,向芦苇丛中观望着。

    而那时的邱子东,依然举着枪。

    采芹看了一会儿,这才转身抓住杜元潮的手,轻轻一跳,杜元潮顺势将她接到了船上,他们的身影顿时消失了。

    邱子东的枪却还举在空中。

    那只白鸟扑着翅膀飞走了,邱子东一阵虚脱,竟跌坐在芦苇丛里,枪也掉在了地上。风吹来时,他这才感到自己早浑身泡在了冷汗里。

    太阳落下去了。

    邱子东拖着枪,拨开芦苇,来到槐树下。他向水面眺望时,只见一只小木船已驶进遥远的霞光里

    这年的夏天,油麻地野花盛开,到了傍晚,那花浸了露水,空气里香气流淌,加之天气炎热,一个个都显得有点儿昏昏然,心烦意乱,直至天又开始下雨,才渐渐从清凉中清醒过来。

    雨是从这天早上下起的。

    一年四季,油麻地也不知道究竟下了多少场雨,没有几个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雨里———各种各样的雨。油麻地下的雨,很少有同样的,一场与一场不一样。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所下的雨,都只属于那个季节,而每一个季节里的雨又都是各有各的样子,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下法。油麻地的日常话题,十有八九与雨有关。油麻地人的语言修辞也总离不开雨:“这杂种,什么怪脾气?狗尿雨!”“李家二媳妇干净得雨洗出来似的。”如果将油麻地人说的雨编成一本小辞典,没有百页怕是下不来:呆雨、清雨、浊雨、草雨、邪雨、铃雨、香雨、苦雨、艳雨、骨雨、青雨、泡泡雨、红雨、牛雨、蛇雨、萤雨、蛙雨、梅子雨、母雨、雄雨、招魂雨、烂脚丫子雨、槐花雨、桂花雨、菊花雨、海棠雨、蔷薇雨假如油麻地人在弥留之际,脑海里一定会有什么景象的话,那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雨。

    梅雨季节,一双鞋放在床下,几天没穿,再拿出来一看,鞋壳里竟长出了几朵怯生生的白蘑菇,而一把木头椅子天天被人坐着,哪天低头一看:后背的缝隙里长出了一溜黑木耳。

    这天早上下的一种雨,却已有许多年不下了。

    早上刚滴了几滴,范瞎子伸出手去接住,然后伸出舌头来尝了尝说:“这雨再下下去,就满地的蟹。”

    果然,到了中午,就满地的蟹。

    油麻地是芦荡地区,到处是蟹。但这蟹平常是深居简出的。人们捕捞这些蟹,并不特别容易。这里的捕蟹方法非常特别:用稻草扎成粗硬的绳状物,然后堆成一堆,用烟熏成枯黄色*,然后放开,几十米长的一根,拦河而下,浸入水中。那时,岸上,还继续烟熏。湿烟袅袅许多时辰,到了夜深人静之时,才见一两只蟹顺这绳索向湿烟处爬上来。那时,早有人守着,见它们爬上来,立即将它们捉住放入深深的篾篓。捉上几斤蟹,是很需要一番耐心的。但,一旦下起一种雨来,它们就像受到了莫大的刺激与诱惑,纷纷从洞中爬出,爬到岸上,并且喜欢爬向人口密集的地方,其阵势有点儿吓人。

    这一回,那蟹更使人惊愕。

    雨在不停地下。也不知道这雨里含了何种迷幻药,直将那蟹纷纷引出。它们先是争先恐后地在芦苇丛中爬行着,在阵年的旧叶上,发出沙沙之声。这沙沙之声,与雨的沙沙之声融合在一起,就分不清到底是雨声大了,还是它们的爬行声大了。它们的爬行一律是横着的,样子很怪。但当看到有成千上万只蟹都如此爬行时,倒也觉得十分的气派。

    它们一只只都爬到了水边,然后随势跌入水中,扑通扑通之声,此起彼伏,响闹不断。

    下滑的蟹多了,那土岸就形成了一个光滑滑的斜坡,当后面的蟹再爬到此处时,十分容易地就滑入水中。

    水面只有雨点打出的圆圈,蟹们一律沉入河底,开始了人们无法看见的穿越———等人们看到它们时,它们已经从水的那一边,爬到这一边了。它们急促地向人居住的岸上爬去。

    爬多了,那土岸也形成了光滑的斜坡,而此时的光滑给予蟹们的却是爬行的困难。它们经常爬到一半,就又滑落水中。但,最终还是不屈不挠地爬到了岸上。

    在人居住的地方,也有一些池塘与小河,那里也一样藏着许多蟹。它们也纷纷爬了出来,与远道而来的蟹合流,因此一下子就使蟹阵变得密集起来。有时,它们之间会挥动双钳发生争斗,高潮时蟹摞蟹,能摞起近尺高。不久,这蟹山,就会哗啦倒下。几个回合之后,各自便放弃了这无谓的战争,又合流继续前进。

    蟹大小不一,壳颜色*各异,有青色*的,有褐黄的,而青色*的又有各种深浅不一的青色*,褐黄的也有各种深浅不一的褐黄。大小相伴,雌雄混杂,只顾爬行。人们观望着,全然不知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疯了,统统疯了。

    油麻地的人说:“这雨里有种气味,蟹闻了这种气味,是必定要爬出来的。”

    乌鸦们兴奋不已,哇哇乱叫。它们不时从树上飞下,从地上叼起一只蟹,然后又飞到树上,将蟹放在树杈上,用喙使劲啄着。往往没有啄几下,那蟹就从高高的树杈上跌落在地。

    狗与猫,无一空嘴,都叼了一只蟹,可又无法下嘴,便到处乱藏。其实谁会在乎它们的口中之物呢?这蟹铺天盖地,有的是。

    范瞎子说:“咸丰头年,蟹雨滂沱,油麻地一带瘟疫横行,亡者塞道;宣统三年,蟹雨大作,蟹越堤不能,打洞无数,大堤溃烂,平地成湖;民国十二年,蟹雨潇潇,油麻地一带,人性*失禁,凶杀连连”

    说得人心惊肉跳,都觉得这雨有点儿不吉利。

    也有人骂:“老瞎逼尽能瞎说。我见过那么多蟹雨,不也太平无事!”

    但油麻地的人总觉得此雨凶多吉少。

    蟹一边爬一边咔嚓咔嚓地挥动双钳,将凡碰到的可被剪断的花草统统剪断,能吃的就吃,能毁的就毁。前面明明是绿油油的青草,蟹阵过后,就像剃刀刮过,只留下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它们一边穷凶极恶地大咬大嚼,一边口吐白沫,像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无厕可寻而被逼无奈于露天集体撒尿,直溅出一地骚蓬蓬的白沫———不过那白沫不是骚,而是一股怪异的腥。这腥气使人头晕目眩,心慌意乱,意念不正。

    这雨下到天黑,也未有停歇的迹象。

    油麻地人家,家家早早关紧门户,惟恐蟹爬进屋里。

    那雨里似乎饱含了激素,催动着这些带壳的生灵。它们被雨浇得亮闪闪的。天将黑时,余光投射在它们的壳上,发出淡淡的黑宝石亮光,天地间倒也显出一派深沉的华贵。

    雨,一夜未歇。

    觉少觉轻的老年人,一夜听着沙沙的雨声,也一夜听着蟹的沙沙行声。

    凌晨,雨停了。

    早起的人们打开门看时,不禁感到惊讶,那蟹一只都不见了,而只看见烂泥地上留下的均匀而稠密的蟹行之痕。

    油麻地的早晨,平静如旷野上一株孤独的大树。

    当人们忘了这场蟹雨而开始惦记地里的农活、铺子里的生意时,一个特大的消息从油麻地小学那边如隆隆雷声一路传来:拉胡琴的男教师林文藻死在了油麻地小学的一间宿舍里!

    发现这一情况的是一个叫树枝的男孩。

    今天是星期一,轮到树枝当值日生。他早早就到了学校,那时还没有一个老师———回家度周末的老师还未回来。树枝觉得校园很空旷,有点儿害怕,后悔自己来得太早了。可总不能再返回去,就在操场上一边晃悠一边等待老师与同学。在往操场走时,他路过林文藻的宿舍门口,当他看了一眼关着的门时,不知为什么,他竟毫无理由地觉得那里头有个人。他在操场边上晃悠时,脑子里总出现那扇关着的门。“莫非林老师昨晚上就回来了?”树枝想着,就又战战兢兢地走回校园。他在那扇门前站着,心里有点儿发慌———树枝说不清他心里为什么发慌。他又想走开,但最终还是壮起胆敲响了这扇门。

    门声特别空洞,并在校园里回响着。

    里头毫无动静。

    “林老师昨晚上没有回来。”树枝又往操场上走,但走了几步,又折了回来,将脸贴到了宿舍的玻璃窗上。

    早晨的第一束阳光正投照过来。

    树枝很容易就看到了宿舍里头的情景:林文藻的床干净而整洁,折得方方正正的被子,安安静静地摆在床上;那把挂在墙上的胡琴,红木琴杆在晨光的照耀下泛着亮光。

    “林老师昨晚确实没有回来。”而就在树枝打算将脸从玻璃窗上撤走时,他的视线偶然下移,突然发现了林文藻:他一动不动地躺在离窗口不远的地上———也不完全是躺着,上身是悬空的。树枝再一细看,只见林文藻的脖子上拴了一根长筒袜,那袜子又拴在一把椅子的椅背上,而那把椅子欲倒未倒,与林文藻的身体互为抵触,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看上去谁都倾斜着,然而谁也未彻底着地,就这样僵持在了空间里,悬悬的,却又显得十分的稳固。树枝心里感到好笑:“这个林老师,在耍什么把戏呢?”他看到林文藻的嘴角还挂着笑容,甚至还歪着头望着他。他想问:“林老师,你在做什么?”可是他觉得林老师的神情很专注,不好意思打搅,就掉头走了———他再也不害怕了,校园里有林老师。可是,这孩子刚走了几步,突然想到了什么,拼命地跑出了校园,一边跑一边大叫:“林老师死了———!林老师死了———!”他一个跟头,摔倒在花园里,爬起来时,鼻孔鲜血直流。他顾不上抹一抹鼻血,直往镇上跑:“林老师死了———!”

    有一群学生正往学校走。

    树枝穿过人群继续往前跑,直到有两个正赶往学校的老师紧紧抱住了他。

    这孩子面如土色*,看清了是两个老师,说了一句“林老师死了”翻着白眼晕倒在了两个老师的臂弯里

    那群进了校园的孩子便趴在林文藻宿舍的玻璃窗上往里看,紧接着也都大呼小叫地往校园外面跑:“林老师死了!林老师死了!”

    很快,这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油麻地。

    杜元潮赶到了。那时,宿舍的门不知已被谁打开了。他看了看屋里的情形,对众人说:“都往后退,保护现场!”转身回镇委会向公安部门打了电话。

    十点钟左右,公安局的小轮船停靠在了油麻地小学校后面的河边上,下来了三个穿制服的公安。

    杜元潮将他们先让进镇委会的办公室,简要地介绍了事情发现的经过,就将他们领到现场。

    几个公安,戴了白手套,东看西看,上看下看,拍照的拍照,记录的记录,测量的测量,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是在他们之间小声嘀咕,谁也听不见。

    校园里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将花园里的花都践踏了。

    一个知道一点儿油麻地又不很熟悉油麻地的过路人,混在人堆里问:“谁死了?”

    “林文藻。”

    “林文藻是谁?”

    “林文藻都不认识!就是和戴萍谈恋爱的林文藻!”

    “戴萍是谁?”

    “戴萍是谁?戴萍就是跟邱镇长搞腐化的那个戴萍。”说者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闭嘴,并迅捷地掉头打量了一下周围,对那个还在追问的人很恼火地说“走你的路吧,别问东问西的!”

    一把椅子,一只长筒袜,人就死了。油麻地的人觉得林文藻死得十分蹊跷。油麻地也有过人自杀,油麻地人也看过其他许多地方上的人自杀。他们见过吊在梁上的、树上的、风车桅杆上的,见过投河的、投塘的、投大粪坑的,见过喝盐卤的、吃毒药的、吃砒霜的,甚至还见过吞金子的,但还从未见过如此不可思议的自杀方式。这算哪一路的自杀呢?到底是教书先生,自杀都那么斯文。可是,见过现场的与没有见过现场的油麻地人,都不太愿意相信这是自杀。几个这地方上很智慧的人,还跑到一间空教室里,拿来一把椅子,脱下裤子当长筒袜试着自杀,试了若干次,结果是下不了结论:好像确实是可以自杀掉的,又好像是根本不可能自杀掉的。

    这期间,杜元潮喝着由老师们给他泡的茶,一直守候在学校的办公室里,一言不发。

    公安局的人在现场察看了很久,一个个都皱着眉头,他们显然碰上了一个棘手的案子。

    那门打开了,又关上,关上了,又打开了,反反复复地许多回。看样子,那门也有什么文章。

    林文藻还是原初的那副姿态与神情,半躺在地上。

    这几个公安局的人,显得很老练也很有章法。他们一直让林文藻的原初状态保留着,只是轻轻地碰一碰椅子,碰一碰他的额头。他们有时会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去察看长筒袜拴在林文藻的后脖子上的情况。在未彻底将各种细节弄清楚之前,他们是绝不让原先的状态有一丝一毫的改变的。

    在现场一边站着陪同公安的是民兵营长,会不时地被提问:“现场确实没有被人动过吗?”

    “确实。”民兵营长说“第一个进来的是校长,一个很有经验的人。”

    “将校长叫来。”

    校长被叫来了,他说:“我第一个进来后,就守在门口,再也没有让第二个人进来过,直到杜书记来。他下令让我们全体老师守在门口保护。”“你怎么进来的?”

    “是江老师砸开窗子,我从窗子跳进屋里打开了门的。”

    “门是拴着的?”

    “拴着的。”

    “确实是拴着的?”

    “确确实实。”过了一会儿,校长说“不过,记得有一回,林文藻对人说,他在外面也有办法将房门在里头拴上的。”

    公安局的人听罢,又是一阵关门开门、开门关门,一脸狐疑。

    现场的察看一直延续到下午。

    杜元潮陪同公安在学校食堂吃了一顿饭。饭后,公安局的人提出要与第一个见到现场的男孩树枝谈话。树枝被叫到了办公室。在整个问话过程中,有一个细节是公安局的人反复追问的:“你当时有没有看到门外面有脚印?”这一点,在公安局看来,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昨天下了一夜雨,如果是他杀,凶手就不可能不在地上留下脚印。

    树枝眨巴着眼睛:“不记得了。”

    “好好回忆回忆。”

    树枝一阵抓耳挠腮后,忽然大叫起来:“有脚印!”

    “光脚还是穿鞋。”

    “穿鞋。”

    “什么鞋?”

    “凉鞋。”

    公安局的人摇了摇头,说:“死者穿的就是凉鞋。”

    树枝说:“对了,就是林老师的脚印,我认得。”

    “就没有其他脚印了?”

    树枝又开始抓耳挠腮了。过了一会儿,又叫了起来:“有!”

    “光脚还是穿鞋!”

    “穿鞋。”

    “什么鞋?”

    “还是凉鞋。”

    “还是凉鞋?”

    “跟林老师的凉鞋不一样的凉鞋。”

    “多大?”

    树枝用手比划着:“这么大,这么大”比划了半天,他的手也不能停在一种长度上。

    “你真的见到另外的脚印了?”公安有点儿疑惑。

    树枝不敢肯定了,又抓耳挠腮了。

    几个公安笑了,挥了挥手:“谢谢你了,小同学,你可以走了。”

    树枝一边往人群里走,一边说:“我见到脚印了,凉鞋的脚印。”颇为得意。

    许多人都听到了树枝的话,于是这话就被传来传去,加之公安一脸的疑惑和一连串神秘的举动,众人就有了一个判断:林文藻是被人杀害的。众人一下觉得问题严重了,并且都有点儿心惊胆颤。他们甚至在私下里排查起谁穿凉鞋———那时的油麻地很少有人穿凉鞋。排来排去,首先被想到的一个穿凉鞋的人竟然是镇长邱子东。可一提到邱子东,人们心里就咯噔一声,再也不敢往下说了,因为,他们立即想到了戴萍,想到了戴萍与他的关系以及与死者林文藻的关系。

    油麻地的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