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明成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安全藏匿在长湖院闵应植家中的闵妃,急且地想知道京城的消息。她担心高宗的安危,担心自己的儿子,但是她更关心的是政权的走向。闵妃一方面派人与正在天津的金允植取得联系,敦请清朝出兵,帮助自己夺回政权,一边秘密派人赴京,打探京城动态,告诉高宗自己还活着。密使前往京城十天之后,带着高宗的亲笔信函回来了。

    闵妃如获至宝,将书信仔细拆来,信中写道:“王后还活着,朕真是太高兴了。虽然朕急切地想和王后见面,但是京城混乱还未平定,所以王后现在回京,仍然有生命危险。请王后安心等待,只要混乱平定,一定尽速接王后回宫。请王后相信我,好好安排好自己,不要让人发现了行踪。为了收拾眼前的情势,朕已经委托国太公管理国事,但这只是临时措施,这个国家的统治权仍然是书于我和王后。所以,王后一定要耐心等待,时机一到,朕定会派使臣前去迎接王后回宫。”

    闵妃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现在就只剩下安心等待了。不知道大清国是不是会出兵呢?

    在收到高宗信件的几天后,高宗从京城派来了一个密使,告知闵妃,清日二国的军队已经到达我国,等清军平定了叛军,京城的情势大为好转,就可以接王后回京了,请闵妃安心等待。

    之后又过了几天,京城特使再度抵达长湖院,带来了令闵妃欣喜若狂的消息:大院君被大清国绑架,不久后高宗就会派迎接使接王后回宫。

    事实上,大院君一被大清国绑架,高宗就想尽速将闵妃接回,便派鱼允中去请求大清国暂调一百名卫兵。清国乐于积极协助闵妃返宫,于是派了一百名定礼军为卫兵,与迎接使一起前去长湖院。

    就这样,闵妃经历经曲折,在从王宫逃出50余天后,又回到了宫中,再度号令天下。有如眼中钉的大院君已被大清国掳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闵妃的权势。

    闵妃将与军乱同一阵线的李京夏、申正熙、李秉益、金长巽等十余名全都处斩,并大举任命闵氏家族。

    从当年9月到12月的4个月间,任用闵氏家族于政府要职的名单有:闵泳韶(将会)、闵泳顺(安成郡守)、闵泳目(判议禁兼刑曹判书)、闵宗默(户会参判)、闵泳伟(平安监司)、闵应植(副修撰)、闵竞植(宣传官)、闽台镐(统理内务衙门会办)、闵泳奎(调进官)、闵泳植(假监役)、闵勤镐(礼宾参奉)、闵泳栩(统理外务衙门督办)、闵泳国(营将)、闵京镐(罗州牧使)等等,第二年依旧任用闵氏,闵泳骏、闵柄石、闵泳基、闵京镐、闵上镐、闵泳麟、闵泳哲等也一个接一个升任要职,于是朝中的高官职位,已非闵氏莫属。早期哲宗时代,安东金氏独占所有的高官大爵,随心所欲掌控天下,但现在比起闵氏一派的势道政治,安东金氏的势力反而相形失色。

    壬午兵变之前,清朝统治阶级目睹日本在江华条约签订之后对朝鲜的侵略不断加强,深感自己对朝鲜的封建宗主权受到了威胁。壬午兵变后,中国国内泛起了主战论调,促使清政府对朝解采取积极措施。

    在强调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方面,曾出现了数种方案。有的主张废除国王,把朝鲜半岛变为清朝的一个县,有的主张向朝鲜派出常驻的高级官吏,掌握朝鲜政治、军事的实权。最后清朝决定仍保留朝鲜王朝,并加强对朝鲜政和外交的干涉。于是,袁世凯等人指挥的军队在朝鲜长期驻扎下来,并训练朝鲜的军队。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济物浦条约签订后不久,1882年10月,清政府与朝鲜订立水陆贸易章程。李鸿章代表中国封建阶权利商人利益,向朝鲜取得领事裁判权,开放边境四个地方通商,在朝鲜游历及采办土货等权利。这个章程促进了中国和朝鲜的贸易关系,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在朝鲜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但是,这个章程的政治意义更大于经济意义:根据章程第一条的规定,清政府派陈树棠为商务委具驻扎朝鲜,照料本国商民兼负与领事类似的职务。这个职务使他能够暗中左右朝鲜内政外交。其后,李鸿章又应朝鲜国王之请,派前驻天津的德领事穆麟德及马建常往朝鲜,襄理商务,兼办外交,从此,中国对朝鲜的统治势力日增。

    尤其值得注意的,在中朝水陆贸易章程序文中,一开始就说:“朝鲜久列藩封”又说:“此次所定"水陆贸易章程",系中国优待属邦之意,不在各与国均沾之列。”这是中朝宗藩关系第一次在条约上予以明白的确定,其意义是对抗美日勾结否认中国与朝鲜宗藩关系的阴谋。

    而日本也不甘示弱,继济物浦条约之后,又与朝鲜订立“通商章程”日本运用外交的、经济的、军事的手段,加强控制朝鲜。最毒辣的是采取政治攻势,以支持朝自安独立、自强之类的甜言蜜语,培养亲日派,促使脱离中国投靠日本的活动。

    英国和俄国这时在中东地区竞争激烈,无暇顾及朝鲜。双方都惟恐朝鲜落入敌手,威胁自己在远东和中国的利益。因而,两国都宁愿暂时维持朝鲜从属于中国的现状。特别是英国,他为了打击俄国在远东的发展,尤其是为了防止俄国摄取朝鲜,英国极愿意中国保持朝鲜的“宗主权”

    壬午兵变前后,清朝政府的行动创造了许多为中朝传统关系前所末见的新事例。兵变时,中国派兵代朝鲜戡乱,兵变后仍驻军朝鲜,都是前所未有的。显然的,在壬午兵变后,清政府表现对朝鲜采取积极行动的趋向。在这个时期,李鸿章曾对英使巴夏礼说,中国与朝鲜的特殊关系,决非安南,琉球可比,日本如来攻朝鲜,中国必出兵相助。这个保卫宗藩关系决心的宣示,表明中日在朝鲜的竞争趋于尖锐化。

    中日两国在济物浦条约后日趋激烈的竞争,在朝鲜政府中立刻起了影响。朝鲜统治阶级分裂为两大派,倚赖中日两国的势力从事政权的角逐。朝鲜统治集团中亲日派势力这时结成所谓“开化派”以金玉均、朴泳孝为领导,受日本侵略者的鼓励,欲脱离中国“自主”纠集洪英植,徐光范,徐载弼等人,在“独立”“开化”的口号下,从事排清运动,企图建立亲日政权。开化派中的领导人物金玉均,是个年过三十血气正盛的青年,怀抱着断然改革政治的理想。在“开化派”人的活动下,朝鲜派留学生到日本留学。日本顾问多人,在赞助“改革”教练军事的名义下,相继来到朝鲜。建立了亲日派的武装——新军前后两营。日本政府首脑人物,积极支持朝鲜“改革”日本的银行甚至支付一大笔款项,用于在汉城办报纸,训练朝鲜军队和实现一般“改革”的需要。但是“开化党”的活动和日本的扩张遭到很大困难。清政府这时已经加强了在朝鲜的势力,闵妃集团成为“亲清派”守旧党,以闵泳翊、闵台镐、金允植等为领导,依赖清廷的势力,掌握政权,与中国驻军营务处吴长庆、袁世凯等相结托。

    这两派势力的斗争,初期是亲清派占优势。当时中国在朝鲜的驻军有庆军六营的三千人,比日本使馆的驻兵实力雄厚得多,把整个京城都控制了。袁世凯是一向持积极政策的,排斥开化派不遗余力,他替朝鲜训练的亲军左右两营,成为亲清派的武装。

    但是到了1884年,中法越南战争爆发,国际形势有利于日本向朝解扩张,日本政府一面和法国美国勾结,一面召见驻朝鲜公使竹添进一郎,授烈乘机侵夺朝鲜的密旨。竹添于这一年十月底到达汉城,积极与亲日派策划政变。

    日使竹添先后接见亲日派首脑人物金王均、朴泳孝等人,要他俩乘机而动,扬言大清国即将灭亡,有志于朝鲜改革的志士,不可失此时机。

    金玉均说道:“想要让朝鲜独立,就要先扫除大清国的势力。现在闵氏一派眼睛里只有大清国,我认为一定要将他们除去才行,不知阁下认为如何?”

    竹添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真是很好的想法。比起先进帝国,贵国实在太落后了。想要断然实施维新,一定先要从扫除大清国势力做起。”

    金玉均仍有些疑虑的说:“我们开化派已经达成一致,不论用什么方法都要改革政局。但是,结局未料,不知贵政府是否可以协助我们。我不曾欺骗过公使阁下,还请阁下如实相告。”

    竹添笑答:“您就不必再怀疑了,我虽然是个小人物,但是作为日本国公使,代替政府与国家交往,怎么会出尔反尔呢。如果你们需要资金的话,不论多少,日本国都可以帮忙。阁下请安心,尽管行动。”

    金玉均心中仍有疑窦:“假如我们发动了政变,铲除诸闵,防范清兵发作之事,要请公使极力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