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孔雀东南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重阳节了。

    兰芝早早去菊园采了一束新鲜的菊花,放在父亲的书房里,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房间,与绢帛上的菊花交相辉映。

    刘员外聚精会神地将毛笔添色,持笔伸向绢帛,以至于兰芝进来也丝毫没有察觉到。

    刘员外的笔落画纸,遒劲有力。

    兰芝凝神屏息地站在父亲旁边,手里把弄着一封请柬,调皮地看着刘员外作画。

    刘员外画完最后一笔,一抬头,才发现兰芝站在一边。

    "哎,你来这干什么?"刘员外吃惊地说。

    "来给爹送请柬,我都来了一会啦!"

    "怎么没听你说话?"

    "不敢,怕把爹画兴打了,又会怨我!"兰芝调皮地笑笑。

    "这丫头!"刘员外笑道。接着又正色道:"唔?什么事儿?"-

    兰芝连忙把请柬递给父亲,说:"宋员外家人送来的!"

    刘员外看了一眼请柬,说:"出去赏秋?好,好!"然后又感叹道:"噢,真是白驹过隙,转眼又到重阳节了!"

    这天,府衙内一派繁忙景象,门外张灯结彩,两个差役端来几盆菊花整齐地放在沿廊过道旁,花圃里,几个园丁在忙着修剪枝叶。

    高炳臣匆匆走出公事房,来到书手房,焦仲卿和孙少吏见他进来,忙放下手里的笔,听高主簿说话。

    "这菊花黄了,重阳也跟着到了。诸位还和往年一样,大家聚一聚,吟吟诗、喝喝酒,也不失为重阳一乐!"高炳臣不动声色地说。

    "可、可我这里还有些事呢!"孙少吏勉强地说。

    "哎哎,谁也不要告假,我做东,我请客,不要你们掏钱,就这么定了!"高炳臣手一摆,武断地说。

    焦、孙不由诧异地相互望了眼。

    焦仲卿不想和他在一起,忙推辞道:"高主簿,我哪里会做诗?"

    "仲卿不做诗也行,那天把你的琴带来,做诗的做诗,饮酒的饮酒,弹琴的弹琴,这才不失雅趣。"高炳臣不动声色地笑道。

    沉默了一小会,焦仲卿勉强地答应说:"那好吧!"

    "就这么定了。你们继续忙吧!"高炳臣扬扬手,转身就跨出了房间。

    焦仲卿见高离去,捣捣孙少吏,说:"有意思,主簿大人怎么也变得风雅起来。"

    "奇怪,奇怪,高主簿居然还请我们的客,看来水倒流,时光倒转啰!"孙少吏直着脖子愣愣地嚷道。

    这会儿,兰芝坐在织房的小凳上,把织好的锦小心剪下,她仔细看了看织好的锦,想到又可以卖钱了,心里喜滋滋的。

    "兰芝,怎么还没收拾好!"刘兰生走了进来,不耐烦地说。

    兰芝一边把锦打包,一边对刘兰生:"哥,锦也不多,你就顺带卖了不就行啦!"

    "我说兰芝,你怎么犯傻了?绢锦店的郑掌柜哪一次不认你织的锦?那天他还撵着我屁股追了很长路,问我兰芝怎么很长时间没有送锦了。嗨,只要你卖,就能上大价。"刘兰生说。

    说完,哥妹俩匆匆出了门。不多时就到了城门,只见人群熙攘,摊贩林立,满街的门面上都摆着各种颜色的菊花和布锦,人来人往,灯笼高悬,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兰芝紧跟在刘兰生身后,绕有兴致地看着淋朗满目的小玩艺,便停下来问价。刘兰生不时焦急地朝前面望去,又回头催道,"哎哎,兰芝,有什么好看的,别磨蹭了!"

    兰芝在小店铺里挑着丝线,头也不抬地:"哥,你要有急事,先忙去吧!"

    "这人来人往的,哥能放心?"刘兰生说。

    兰芝仍在挑丝线,头也是没抬地笑道:"一个大活人还能丢掉?"说罢,拿着丝线跟掌柜说着什么。

    刘兰生不想耽误时间,按和高炳臣一起设计好的计谋,高炳臣他们早已在吴记酒楼等着兰芝的到来,刘兰生怕高炳臣等得急,急忙掏出钱扔到柜上,催促妹妹说:"快走吧!"

    吴记酒楼里高朋满座。

    楼上的大厅里,几个秀才模样的的人摇头晃脑地围坐在矮桌旁饮酒吟诗,每人吟一句,便把酒碗推到下位,焦仲卿独坐一旁弹琴。

    这时,高炳臣不安地走到窗口朝楼下的街面望着,透过窗棂看到刘兰芝和刘兰生远远地向这边走来,兰芝好像隐隐听到一阵熟悉的琴声,心里不由一愣。

    高炳臣回头朝里头看看,偏偏在这时焦仲卿已把一曲弹完,琴音嘎然而止。

    高主簿大惊。

    高炳臣望望已渐渐走来的刘兰生兄妹,又望望室内,不由紧张起来。

    原来,酒碗已转到焦仲卿面前,几个人正要焦仲卿吟诗。

    "仲卿,轮到你啦!"一个面相斯文的秀才说。

    "仲卿好文才,别把文才烂到肚里馊了!"旁边另一个秀才也一唱一合地说。

    "哎?说好了的,我只是弹琴,为大家助兴。"焦仲卿忙推辞说。

    坐在一边,一直不吭声的秀才也连忙说:"不吟诗也行,那也得喝杯酒。"

    一会,刘兰生和兰芝已走近吴记茶楼,刘兰生倾听着,却没有听到琴音,非常奇怪。

    刘兰生偷偷看了看兰芝,仰头朝楼上望去,只见高炳臣正紧张地向他做着手势,比划着,一边又回头焦急地望望室内。

    刘兰生向高炳臣指指自己,又指指身后的兰芝,终于明白高炳臣的意思。

    这时,高炳臣抹了抹脸上的汗,急忙催促仲卿说:"仲卿,弹得正兴,怎么不弹了?"

    焦仲卿指指劝酒的几位秀才,说:"你看看,诸位非得让我不吟诗就饮酒,高主簿你可说好了,只让我弹琴。"

    "仲卿弹琴,做诗、饮酒就免了吧!"高炳臣以命令的口吻对众秀才说。

    "仲卿不吟诗,那高主簿可轮到你了!"众秀才见高炳臣这样说,忙起哄道。

    高炳臣一下愣住,忙推辞着:"诸位先生,我还没有想好呢!"说罢,又走到窗口。

    面相斯文的那个秀才笑道:"哎哎,高主簿一会到窗口,一会儿手还比划着,是吟诗还是打拍子啊!"

    高炳臣愣住,看看自己正抬起比划的手,支吾着:"对对,是在吟诗,习惯,习惯!"说罢,手又比划了两下。

    不一会,兰芝和刘兰生就到吴记茶馆楼门口,兰芝正要朝楼上走去。

    "兰芝,看看这铺里的蛮棰,你嫂要买洗衣的蛮锤。"刘兰生慌忙挡住妹妹的去路。

    原来是个铁匠铺。

    俩人刚走到门口,铁匠的大锤"叮叮当当"地敲起。

    "这是铁匠铺,只有铁锤,哪有洗衣的蛮棰?"兰芝笑道:

    "你嫂子要的可是蛮棰!"刘兰生故作失望地说,边说边回头朝楼上的高炳臣打着手势。

    "那得到木匠铺。"兰芝话音刚落,一转身便发现刘兰生在向楼上摆着手,忙诧异地说:"哥,你?"

    "我是看师傅打铁的样子太好看了!"刘兰生忙掩饰道。

    "你不是要买丝线吗?"刘兰生机灵地又指指另外一个店铺说。

    "哥,刚才不是买了嘛?"兰芝吃惊地望着神态有些异样的哥哥。

    "哥,你好像有什么事?"不等刘兰生回答,兰芝又疑惑地说。

    怕妹妹觉察什么,刘兰生又急忙掩饰说:"没,没有,我有什么事?哎呀,我有什么事?"刘兰生显得没辙了。

    就在这时,兰芝突然愣住了,熟悉的琴音从窗口飘来

    刘兰生发现兰芝凝神倾听的样子,偷偷瞟了她一眼,不由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

    凝神屏息的酒楼里,食客们纷纷把目兄投向焦仲卿这边,焦仲卿神情激奋地弹着琴,他神情陶醉般地拔动着琴弦,节奏饱满而明快,他的眼前再一次的闪现兰芝那张秀丽的脸,葡萄般乌黑闪亮的丹风眼

    兰芝愣住了,她停住了脚步,深深地被熟悉的琴音吸引了。

    好一会,优美的琴声终于停止,兰芝仍沉醉在琴声里。良久,她才抬起头,疑惑地说:"哥,这琴声好像是!"

    "我也寻思哪里听过!"刘兰生晃着脑袋。

    正说着,高炳臣从里面出来。

    "高主簿!"刘兰生故作吃惊地叫道。

    "哟,刘兄!"高炳臣也装作巧遇的样子。

    兰芝忽然听道"高主簿"三个字,不由一怔,下意识地望了高炳臣一眼,有些羞涩地低下头。

    "高主簿这是?"刘兰生指指吴记茶楼。

    "哦,今日重阳,几位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吟诗,信手就弹了两首曲子助助兴。"高炳臣故作轻松地说,然后,假装矜持地看了看兰芝。

    "好雅兴啊,哎呀呀,我说是谁弹的琴,这么耳熟呢!"刘兰生故意说。

    "这不是令妹吗?"忽然,高炳臣迎上前,故作惊讶地看着兰芝说。

    "正是小妹兰芝。"刘兰生笑道。

    "那天在府上见过,小妹一曲箜篌竟引来百鸟朝会。"高炳臣望着兰芝笑道。

    "那也得谢谢先生古琴相和。"兰芝低着头,说罢,又鼓起勇气抬头看了高炳臣一眼。

    "不敢不敢!见到小姐真是三生有幸!"高炳臣说罢,又定定地望着兰芝。

    "先生客气了!"兰芝脸微微一红,又转向刘兰生,说:"哥,我们卖锦去吧!"

    刘兰生瞟了兰芝一眼,走了两步,回头对高炳臣伸出大姆指,指指走过去的兰芝,低声说:"有门!有门!"

    高炳臣目送兰芝和刘兰生离去,轻松地舒了口气。

    这时,焦仲卿起身站了起来,小心把琴挎在肩上,他下意识地朝楼下望去,不由一愣。

    他突然看见兰芝低头和刘兰生向街道那边走去,焦仲卿吃惊地望着他们。

    正在这时,兰芝也慢慢地回过头朝这边张望。

    焦仲卿赶紧下了楼,拨开人群,兴奋地追了上去,但转念一想,又似乎觉得自己太冒失了,他迟疑地站住,恋恋不舍地看着兰芝的背影渐行渐远。

    兰芝从大街上卖完锦回到自己的织房,心里高兴极了,今天终于见到了那个朝思暮想的弹琴人,不知为什么,她感觉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她一点也不觉得生活的乏味,而且还不断有一股快乐从她的脚底升涌上来,织梭机欢快地跳动着,发出"嚓,嚓嚓"的有节奏的声响。

    兰芝一边织锦,一边和钱氏亲热地说着悄悄话。

    "可看真了,有多大年龄?"钱氏小声说。

    "好像年龄大了一些。"兰芝低着头。

    "有多大?"

    "也不大。"

    "好像大了,又也不大,究竟多大?"钱氏笑道。

    "街上那么多人,哪好意思看人家!"兰芝羞涩地一笑。

    "呵呵"钱氏不由笑起来,说:"当年我也是这样喔,第一次见到你哥哪敢看,要是认真地看看你哥,"说到这里,又一撇嘴,接着说:"哼!要晓得他那个歪枣裂瓜、狗脾气的样子,我哪看得上?!"说罢又笑起来。

    "个子多高?"顿了顿,钱氏又好奇地问。

    "不高也不矮,好像不胖也不瘦。反正都没有看清。"

    "反正你是看上了!"钱氏嘴一撇,笑道。说罢,停了好一会,又有点担心地说"哎,父亲对衙门里的人可讨厌呢!"

    "衙门里有地痞恶棍,可也有文人雅士!"兰芝不赞同地说。

    "那也是,也是。"钱氏说。

    这会儿,刘兰生兴致勃勃地来到父亲的书房,把当天兰芝和高炳臣相见的事说了一下。刘员外若有所思地来回踱着步。

    刘兰生担心地望着爹,刘员外停住脚步,沉稳地说:"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会,所谓高山流水,寻觅知音,自古至今一直成为美谈!"

    刘兰生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你妹妹兰芝与高主簿以乐相会,能结秦晋之好,也不失为佳话啊!"刘员外说。

    "爹,同意啦?"刘兰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忙说。

    "为父总要见见这个人嘛!"刘员外看刘兰生一眼。

    "是,是!"刘兰生连连点头。

    刘兰生正准备离去,刘员外又叫住他:"兰生!"

    刘兰生有些担心地看着刘员外,生怕父亲又改变主意。

    刘兰生站住,刘员外看看儿子,叹口气说:"你啊,长这么大可没见做一件像样子的事,倒是这件事还如我心愿!"

    "爹,这叫做得好,不如做得巧。这一件不就行了,叫一白盖百丑!"见父亲这样说,刘兰生紧棚的弦又松开了。

    从酒楼回到府衙,焦仲卿穿过亭台楼榭的庭园,拐弯来到摆满菊花的走廊,一朵朵雍容的秋菊吸引了他的视线,那秋菊好像兰芝的俏脸,睹物思人,该是最好的慰藉了。他匆匆端了盆菊花,小心地放在书手房桌上。

    这时,孙少吏搂着一叠公文从外进来,取出一部分公文放在焦仲卿桌上。

    "仲卿,好雅兴。把廊上的菊花端到桌上独自欣赏!"孙少吏见案头上摆着菊花,便笑道。

    焦仲卿用抹布擦着盆口上的土渍,笑道:"放在走廊地上谁也不当回事,还不如放在案桌上,好好看看。"

    "惜香怜玉哟!"孙少吏又笑道。

    "我有什么香可惜,有什么玉可怜?"焦仲卿也笑道。

    "这花放在桌上是好看,可要是让高主簿瞧见了定会说你"孙少吏收敛了笑脸。

    两人正说着,高炳臣走了进来,高炳臣看看两人,说:"诸位说些什么呀?"

    "我说这菊花放在地上不如放在桌案上好看。"孙少吏忙掩饰。

    "高主簿,不会介意吧?"焦仲卿小心说。

    "哪里话?放在桌案上很好啊,花本来就是给人看的嘛!"高炳臣情绪高涨地说。

    孙少吏有些诧异地看了看高,觉得高有些异样。

    焦仲卿也感到很奇怪。

    正说着,刘兰生兴冲冲地从外面小跑着走来,一边走一边大声喊:"高主簿!"

    几个人忙回头望去,刘兰生绕过走廊,扬着手,跌跌撞撞跑过来。"太好了,高主簿!"

    焦仲卿和孙少吏满脸迷惑地看着他走过来。

    刘兰生大步跨进来,一脸喜色地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边说边拉了高炳臣就往外走。

    孙少吏回头望着两人消失,摇着头:"这家伙怎么啦?"

    焦仲卿也回头望去。

    "这么大声喧哗,真是太不像话了!"孙少吏不满地说。

    "哦,我昨天看到他妹妹了!"焦仲卿回过头,看着桌上的菊花小声说。

    "啊,是兰芝呀!"孙少吏睁大眼。

    "她抱着锦,走在街上!"焦仲卿满脸陶醉的说。

    "你没有和她说话?"孙少吏忙说。

    焦仲卿摇摇头。

    "哎呀,这么漂亮的姑娘,怎么不和她说话?"孙少吏惋惜地说。

    半响,焦仲卿才神情恍惚地说:"她回头的样子,真是可人!"

    孙少吏摇着头:"那你应该和她说话,不和她说话多可惜呀!"他看了看焦,见他一脸痴迷神往的样子,突然示意着桌上的菊花,笑道,"怪不得,你是不是看到美人想起花,看到花想到美人吧?啊?"

    焦仲卿拳头擂了下孙少吏:"哎呀,你这个人乱说什么?"

    这会儿,刘兰生兴奋地和高炳臣一前一后的来到高的的公事房。

    高炳臣惊喜地小声说:"同意啦?"

    "同意啦!"刘兰生高兴地看着高说。

    刘兰生说罢,在高对面的椅上坐下,得意地跷起二郎腿。

    "太好啦!"高炳臣兴奋地地笑道。他没有想到事情会来得这么顺利。他高兴地给刘兰生酌上茶。

    刘兰生也毫不客气地接过茶。

    "令尊也同意啦?"高主簿想了想,慎重地说。

    "没有问题。"刘兰生头一仰。

    "哎呀,真是太好了!"事情终于有眉目了,而且老头也同意了,高炳臣搓着两手,心里直乐。

    见高这么高兴,刘兰生迫不及待地小心说"哎,高主簿,兰芝也同意了,老爷子也没有问题,那冬服的事?"

    "好说好说!"高根本不关心这事,忙转移话头,说:"刘兄,什么时候老爷子让我上门见面?"

    刘兰生见高炳臣不提冬服的事,有些不悦地说:"嘿,好事不在忙中喜嘛,上门见面急什么?"

    "哎哎,怎么不急?从见到兰芝,我就从来没有睡过囫囵觉,睡不眠、饭不香,连走路都打不起精神,眼睛一闪,想到的就是你妹妹。"

    刘兰生干笑了下:"高主簿,可我也急着冬服的买卖呢!"

    高炳臣一愣,又一笑:"这还不好办?你看,我们这不快成郎舅了。"说完,又扯开话题,说:"刘兄,不知令尊喜欢什么样礼物?我也好准备准备。上门,也得让令尊满意。"

    "满意不满意,都好办。可高主簿你,绕到现在还没有答应给我冬服的生意!"刘兰生有些沉不住气,坦直地说。

    "可刘兄,你到现在也没告诉我什么时候去上门求亲。"高炳臣狡猾地一笑。

    "这,我立马就回去敲定。"刘兰生一愣,忙说。

    高炳臣笑道:"那好,只要这亲事一定,我也立马就帮你把做军队冬服生意的公文办了。"

    刘兰生也笑道:"早这么痛快,何必兜这么大圈子!那好,我这两天就给你话。"

    "好,好!"高炳臣高兴地说。

    刘兰生走到门口,又站住,不无担心地回头说:"哎,高主簿,我还得提醒一下,别忘记兰芝是喜欢弹琴的人,她要是晓得主簿大人不会弹琴,嘿,那天你们见面"

    高炳臣一愣:"这倒是"

    傍晚,晚霞默默地退到农家屋顶的背后去,从农舍的小窗口隐隐约约地透出些许微弱的烛光,青黧色的饮烟缓缓升上天空。

    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焦仲卿骑马疾来,扬起尘土一片,他在三岔路口停了下来,犹豫了好一会,四周静寂无声,他默默地一抖缰绳奔向另一条道。

    一会,兰芝从客厅走出来,坐在门口,轻轻拔了拨箜篌,乐声悠扬的向空中飘荡。

    隐隐的,传来绝美的箜声。焦仲卿勒住马头回头朝兰芝家望去,又转身朝刘家大院方向驶来。

    正在这时,门吱扭声响,钱氏拎着桶从里面出来。

    见有人出来,焦仲卿一怔。

    "哎?又是你?"钱氏吃惊地望着焦,表情错愕。

    "我、我看那棵桂花树,好、好香!"焦仲卿有些慌了神,忙支吾着。

    "香?哪里香?花早谢了!"钱氏扭头朝四周看了看,鼻子嗅了嗅。

    "这景,这乡村的景也是好看的!"焦仲卿有些窘迫,一边拍马,一边支吾着。

    "这人真奇怪!上次说马听箜这次说桂花香,天都黑了,还说看什么景,该不会脑子有毛病?!"钱氏看了看离去的焦仲卿,喃喃道。

    一大早,焦仲卿就照高炳臣的吩咐匆匆来到书库房,在一排排堆满一卷一卷的竹简书架边仔细翻着什么。翻了好一阵,才在一个书架上取下一捆有关琴理方面的竹简。

    焦仲卿高兴地捧着竹简走出书库房,正好遇孙少吏迎面走来。

    "仲卿,你这是?"孙少吏不解地问。

    "嗨,高主簿要看看音律方面的东西!"焦仲卿说。

    "哟,?!他怎么也爱上了音律?"孙少吏用迷惘的眼神望着焦。

    稍顷,焦仲卿说:"我也感到奇怪!"。

    "有意思,有意思!"孙少吏笑道。一会又低声地说:"发现没有,高主簿这一阵总是乐滋滋的,衣服也穿得光淌淌,春仙楼也不见去了!"

    "该不是主簿大人又要高升了。"焦仲卿想了想,说。

    "高升不高升不清楚,看样子是遇到好事啰。唉,也罢,我们倒落得个自在。"孙少吏笑道。说完,便往书手房走去。

    焦仲卿拎着竹筒书匆匆走进高炳臣的公事房的,高炳臣皱着眉头吃惊地:"哎呀,要看这么多!"

    "这只是部分琴理"。焦仲卿放下书筒,又有些迷惑地笑道:"不知高主簿竟对古琴有了兴趣?"

    "不闻古人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高炳臣说罢,俯首看简。为了给未来的丈人和女人留个好印象,高炳臣说什么也要好好装点一下门面。

    焦仲卿怦然心动,情情恍惚地重复了一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焦仲卿正准备离去,高又急忙叫住焦。

    高炳臣犹豫了一会,欲言又止,扬扬手说:"仲卿,慢走!"

    "主簿大人有何吩咐?"焦仲卿不解地看着高,停了下来。

    高炳臣了无头绪地看着书筒,说:"你说说这古琴,哎呀,这、这怎么说?就是说这琴乐哎呀呀"一边说一边不知所措地比划着。

    "不知主簿问的是不是琴的乐理?"焦仲卿说。

    "对对,就说这乐理。"高炳臣笑道。

    "其实这也不仅于古琴,大凡乐器皆如此。何为乐?乃为心声,皆感于外而形于内,由内而外发于声,即能引人如听。外者,山水节气功名利禄,人眼所见,世人所求,皆为外者;内者,即我心,有心者则有所求亦无所求"

    "太、太复杂,你还是说简单点的,比如说这琴何谓七、七弦。"高炳臣连摆着手,打断焦的话。

    "原是五弦,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而排,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而定。周文王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音哀怨,谓文弦。后武王伐约,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武弦。便有了今日的七弦,故能奏出人间百态、万千气象。"焦仲卿解释道。

    "好,这么说我还能明白,既简单又玄奥!好!"说完,又指着简,"还有这呢!"高炳臣一边点头,一边吃力地记着。

    焦仲卿耐心讲解着。

    高炳臣苦着脸,耐着性子听着,为了美人,就搏一搏吧,免得到时露馅。

    焦仲卿费力地教了高半天,才急忙回到书手房。这会,高炳臣躲在幽僻的府衙甬道,嘴里念念有词,两只手做出弹琴的动作,一会又伸头朝竹简看看。

    两个差人好奇地看着高,从高身旁走过,见高怪异的举动忍不住想笑,却又强忍着。

    "笑,笑什么?不认识我吗?"高炳臣回头见差人偷偷窃笑,火道。

    两个差人赶忙捂住嘴。

    午后的阳光火球一样燃烧着地面,焦仲卿斜背着只布袋,骑马向前疾驰。

    不远处,就是高炳臣的表妹秦罗敷的家了,焦仲卿受府衙的委托,把秦将军——秦罗敷之父捎来的信物转交给秦母。

    马蹄"得、得"地冲上青石板路面,一会,就到了秦府门口,这是座豪华的大宅,门额上写"秦府"两个烫金大字,门前有宽阔的台阶,楼顶为琉璃瓦盖,全楼绛墙碧瓦,讳丽雄特,大门两侧有侍卫把守,足以看出主人的地位不凡。

    这时,面相温和、雍容的秦母和女儿秦罗敷在后厅里绣花,母女俩一边说话,一边绣花。

    "夫人,老爷捎信来了!"仆人进来说。

    "拿来吧!"秦母懒洋洋地说。

    "还捎来了礼物!"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