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喜福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信仰和命运

    ——许露丝的故事

    一

    为了表示她的虔诚,妈每礼拜上教堂时,都随身带本小小的人造革面的圣经。

    可后来,她对上帝失望了。从此,那本圣经给塞在一条短一截的桌腿下,使桌子不再晃动,同样的,也使她生活中残缺的一角也不再因失却平衡而晃动。那本圣经,在桌子腿下已压了有二十来年了。

    不管什么时候,谁向她提及这本压在桌子腿下的圣经,她就装糊涂,用一种过分惊讶的口气叫道:“哎呀,这个我都忘了。”妈算不上一个好主妇,不容易的是,这些年后这本压在桌腿下的圣经,倒还居然一尘不染。

    现在,我就看着妈,在这张摆在厨房用的桌下打扫着。这是她每天晚饭后必做的功课。只见她用扫帚尖,轻轻地在垫着圣经的那只桌腿上撺弄着,扫了又扫。

    我在一边默然坐着,寻思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向她和盘托出,我和特德崩了,我们离婚了。我知道她听了后会怎么反应:“不可能。”她一定不会相信。

    就是我向她一再明白表示,我和特德的婚姻已过去了,她一定还会这样说:“一点也没法挽救了?”

    即使我心里清楚——这事已是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她还会竭力劝我再试试。

    二

    妈竟然不赞同我离婚,这真让我啼笑皆非。十七年前,我开始与特德频频约会,这使母亲十分懊恼。我的姐姐们,可是只与教堂里认识的男孩子们约会的。

    我和特德,是在一次生态学的讲座中相识的。那天,他俯身递给我两块钱,以此作为报酬,来借我上星期做的笔记。我谢绝了他的两块钱却接受了他喝杯咖啡的邀请。那正是我在伯克莱大学的第二学期。我先入伯克莱的文科班,再转到美术系。

    特德那时正在医科大学预科三年级。他跟我说过,早在他小学六年级时,便已经在解剖一只胎猪。

    我不讳言;特德最初能引起我注意的,恰恰就是那些与我的哥哥和相识的中国男孩子们的不同之处:他的鲁莽,他的执著,他的自信与固执己见;他的瘦削的轮廓分明的脸庞和颀长的身材,他的壮实的手臂;还有,他的父母是来自纽约泰兰城而不是中国的天津。

    早在特德第一次来我家接我出去时,妈一定也已经注意到这些不同了。反正那天待我回到家,正在看电视的她,劈头就是一句:

    “他是个美国人哦!”她警告般地提醒我,仿佛我是个瞎子,看不出他是个外国人似的。

    “我也是个美国人,”我说“再说,我也没说过要与他结婚。”

    同时,特德的母亲乔顿太太那边,对此也有一番话了。那天,特德偶尔发兴,请我去金门公园,参加一个他们家族一年一度的家庭野餐。尽管那时我们还相识不久,自然更谈不上上床,因为我们都住在各自父母家。在那次聚会上,特德把我作为他的女朋友,一一介绍给他的亲戚,可我自己直到那时,也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我是他的女朋友这一点。

    后来,当特德和他父亲及其他客人走开去打排球时、他母亲便挽起我手臂,开始在草坪上踱步,渐渐地,我们踱出了人群。她亲热地握着我的手,眼睛却不对着我看:

    “真高兴终于见到你了。”乔顿太太说。我想对她解释:我实在算不得特德的女朋友。可她只是管自往下说:“我以为,你与特德十分般配,特德与你在一起,觉得很快活。所以,我希望你别误解我下面要说的。”

    于是,她娓娓地与我提及了有关特德的前程。他需要致力于他的医学深造,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不能过早考虑成家。她向我保证,她对少数民族,一丁点都没有任何偏见。她与他丈夫拥有好几爿办公用具公司,他们对公司里的一些东方人、西班牙人甚至黑人,印象都很好,私交也不错。但是特德将来所持的专业,注定有其特定的局限与准则,他的活动范围将是病人和其他医生们,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乔顿家那般通情达理,那般理解特德。然后,她不无遗憾地表示,世上其他地方还有那么多灾难和不幸,越南战争,又是如此丧尽人心。

    “乔顿太太,我不是越南人。”我轻声纠正着,即便此时,我已怒火中烧,忍无可忍。“再说,我也根本没想过要嫁给你儿子。”

    后来在特德开车送我回家途中,我对他说:我们不要再见面了。他追问我原因,我便把他妈的那番话一字不改地重复给他听,没有加进任何我的评价。

    “行了,你就坐那边去,让我母亲来摆布一切吧。”他对着我大声咆哮着,好像我是他母亲的同谋者,好似我背叛了他。他的暴跳如雷和愤慨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幽幽地对他发问,同时觉得心口一阵作痛,我想,那是爱情的萌发。

    最初的几个月里,我们如胶似漆,一种受唐突的反叛和冒险心理的激励,我们互相缠在一起,越发觉得彼此难以分离。我们自认对方,就是自己的那一半,我们两个一半,构成个坚固的整体,就像阴阳和合一样协调完美。我们是自己想象中一出悲剧的男女主角,他是搭救我的勇士,我只是个孱弱的女子。不论我陷于怎样的困境,我的勇敢的男主角,总会排除万难,就像童话中的王子历经曲折去解救受难的公主一样,将我搭救出来。我们完全沉醉在其间,情意缠绵。即使拥抱做ài之时,我也从心灵深处感到,我得到了保护,得到了依傍。

    “我们该怎么办?”我继续不断向他询问。就在我们相识的这一年内,我们住在一起了。在特德进入加州大学医科的前一个月,我们在圣公会教堂举行了婚礼。

    婚礼那天,乔顿大大坐在教堂前排长凳上哭了,就像一切新郎的母亲在这个时刻都会做的,哭得恰如其分。直到特德结束了他的皮肤病学实习,我们便买下一幢多年失修的,带个大花园的三层楼维多利亚式住宅。特德替我在楼下安排了个工作室,这样,我能作个自由绘图员,把活带到家里来做。

    好几年过去了,总是特德来决定,我们去哪度假,他决定需添哪些家具,他决定我们暂时不要小孩,直到搬到一个拥有更高层次的邻居的地段。开初时,我们还互相讨论一番,待我们明白讨论的结果,总不外乎是“你看着办吧,特德”“你决定吧,特德”便干脆不作讨论,只由特德做主了。我从没想过要违抗他的决定。

    我宁可不操这份闲心,集中精力在自己的t字尺和红蓝铅笔上。

    但从去年,特德变了。自从他接受了一个面颊上患蜘网血管瘤的女病人后,他的自信和责任感,都消遁了。他当时表示,他能把这些网状血管吸出来,令她恢复正常的形象。但结果,他竟把她面颊上的一根神经吸了出来,她左边的脸神经瘫痪了,她去法院控告了他。

    诉讼失败后,他的变化令我震惊。他开始逼迫我来作决定。我得决定,是买美国车还是日本车,办终身保险还是定期保险?还有对候选人的选择,家庭的开支

    我得反复掂量,反复考虑,而结果往往是我的脑袋被搅成一团浆糊。因此,只要我一说:“你决定吧”或者“我无所谓”“随你便,特德”他便会不耐烦地说:“不,你来决定。你不可以这样毫无责任心,这样模棱两可。”

    我本能地意识到,在我们之间,已起了微妙的变化,这使我非常不安。那层以保护者自居的面纱已经撩起,现在,特德处处都在逼迫我,甚至是最琐细的生活小事,我觉得他似在有心折磨我:买泰国食品还是意大利的?一种开胃食品还是两种,哪一种更好?用信用卡还是支票,用支票还是现金?

    上个月,为着业务上的事,他将去洛杉矶两天。临行时,他问我是否愿与他一起去?可不及我开口,他又接下来说:“算了,我一个人去吧。”

    “也好,如是你可以更专心业务研究。”我表示同意。

    “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只是因为,什么事要指望你来作决定,等于白搭!”他忿忿然地回答。

    我申辩着:“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对你,从来没一样事是要紧的。”他恶狠狠地说。

    “特德,如果你要我去,我就去。”

    他好像被火烙了,暴跳如雷地对着我吼道:“真见鬼,我们到底怎么会结婚的!在婚礼上,瞧你一本正经地跟着牧师说:‘我会做个好妻子,我会与你共患难’通通见鬼去吧,你只不过是跟着牧师在鹦鹉学舌。如果我不娶你,你将怎么过活?也是这样不肯作任何决定,不肯承担一点责任吗?”

    从逻辑上说,是我们各自的所作所为,导致了我们间感情的恶化,那简直是个一百八十度的大突变。我俩就像分别站在两个山头的互扔石头的家伙,肆意地互击,最终导致了这场婚姻的破裂。

    然而现在我意识到了,在特德,他是早有准备的,或者说,早有此居心了。他这是故意在制造事端,因为自那晚不久,他就从洛杉矶打电话来,正式向我提出离婚。

    自从特德走了后,我一直在想,即使我对此事的发生已有所准备,即使我能预料我的生活将会成为这样一个局面,然而,它还是会发生的。

    当你在生活中,挨了当头一棒,你毫无办法,只能被击倒。直到你自己能爬起来前,别指望有谁会来解救你。无论是你丈夫,你母亲,还是上帝。因此,为避免再次被击倒,该怎么办呢?

    三

    我母亲信仰上帝已有好多年了。上帝在她,似一只神圣的水龙头。只消龙头一扭,上帝的恩典就哗哗流出来了。她说,就是因为“信仰”才会令那么多事涌到我们家门内。当时我想,她或许指的是“命运”因为,她老发不准由1这个音。

    1fate,命运;faith,信仰。——译者注

    但后来我发现,那确实是“命运”而不是“信仰”所谓信仰,是一种紧紧主宰着你的幻想。我发现,但凡众多的“自我”总是持有希望。只要有了希望,人什么都可以接受,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以为,这种助长“希望”的神秘力量,我们可以称其为上帝,或者别的什么。

    我一直记住那让我对此颖悟的一天。也是这一天,我妈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

    从此她认定,一切未经核实过的,她都不再予以信赖。

    那天,我们全家到城南一个靠近魔鬼坡的海滩去度假。我爸从落日杂志里读到,这是捕鲈鱼的最好区域,虽然我爸并不是个渔夫而是个助理药剂师。在中国,他是个医生。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妈,也相信她有同样的能力,来加工一切父亲奋力抓到手的。就是这种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把他们双双带到美国,使他们有能力在美国抚养七个孩子,而且以极低的价格,在日落区买下一幢房子。这一切使他们相信,他们的好运永不会过去,上帝站在他们这边。反正我家屋脊在冒紫气,连祖宗都为我们高兴。

    我们一行九人,父亲、母亲,两个姐姐,四个弟弟和我,按年龄顺序,由大至小地,排成一字纵队,感觉良好地沿着海滩踱步。那年我十四岁,正好嵌在队列中间。我们一列九个,九双光溜溜的脚板,九双拎着鞋子的手,再加上九个一律往海面眺望的黑发飘飘的头,使我们这个队列,显得相当奇特,令人注目。

    风猛抽着我的裤管,沙砾刮得我睁不开眼睛。我发现我们站在一片洼地上,它就像个巨大的裂成两半的碗,一半在岸上,还有一半,倾覆在海里。我正想寻一块避风的地方。只见妈向右拐去,我们也就跟过去,发现那边的沙滩比较安静,也干净一点。沿着海湾,筑起一道弧形的围墙,以保护海滩不被海浪和海风损害。沿墙投向海面的阴影下,是一片礁石,由岸边笔直延伸出去,接连成长长的一片。那边的浪花显得特别汹涌,堆叠出朵朵白花。表面看上去,礁石平整光滑,好似可以让人在上面踱步走出海面。海湾的那边,围墙是锯齿形的,几乎全被海水浸没,墙面嶙峋凹凸,当大股的海浪猛扑冲撞过去,滚滚的白沫,便哗哗地从堤坝的裂缝处倾喷而下,就像股股白色的喷泉。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小海湾其实十分令人恐惧,阴森森湿漉漉冷飕飕的。风沙扑面,几乎不能睁眼看清脚下,如是磕磕绊绊地走着,老实说,根本就像瞎子一样,顾不上看风景。瞧,一个中国家庭竭力想模仿准美国生活方式,去海滩度假而受的这份洋罪!

    妈拿出条子旧被单,费劲地用九双鞋子把它四边压住。这时,爸已装好他的竹鱼竿,那鱼竿还是他自己动手做的。我们则挤坐在被单上,一个劲往食品篮里掏三明治。

    爸向我们卖弄了一番他制作的鱼竿,然后满足地起身,拎着鞋子,攀到礁石上,找到一块最佳的垂钓处,自得其乐去了。我的两个姐姐:简妮丝和露,也一骨碌蹦起来,拍拍屁股上沾着的黄沙,尖叫着奔向大海。我刚想起身尾随他们,妈即刻点点头指指我那四个弟弟:“当心看顾好他们。”就这么一句话,我就像被一只沉重的铁锚拖住了,再也走不开。我只好快快地坐下,悲哀地哼了一句:“为什么非是我呢?是呀,为什么必得我来看顾他们?”

    妈的回答言简意赅:“当然得你。”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