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口号万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闻一多的死亡意识

    作为一名现代文学教师,我对闻一多没有进行过专门的个案研究。但我对闻一多这个人是从少年时代就怀着深深的敬意的。这种敬意源自于他的死,他的不同寻常的死。最早知道他的名字是在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中,毛泽东用激越的语调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由于毛泽东的这句话后来成为权威评价,导致人们误以为闻一多是为某种政治诉求而死。今天看来“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并不意味着闻一多就是共产主义者,也不意味着闻一多反对整个国民党。他所怒对的是“手枪”而不是某个党。手枪是自由和民主的死敌,能够怒对这样的手枪,恰恰说明闻一多是个真正的为自由而战的战士,而决不是什么“由自由主义堕落到民粹主义”难道说只有对国家社会漠不关心的逍遥派才是自由主义的代表吗?毛选中的注释说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授”我那时觉得知识分子中也能有这样的人,的确是了不起。后来又学习了他的最后一次的讲演,不禁更加为他面对死亡的气概所折服。我还以这篇作品代表学校到区里参加朗诵比赛,获得了第二名。后来到大学里学习现代文学,接触的第一首闻一多的诗是死水。我隐隐觉得闻一多的生命与某种死亡意识有着联系。后来我当了老师,每当讲到闻一多时,我总是不自觉地围绕死亡来讲。现在我把这点零散的思考谈一谈,就教于诸位闻一多研究专家和诗歌研究专家。

    我发现闻一多诗歌中有许多篇什与死亡有关。在他传世的一共不到100篇的诗作里,在主题上明确涉及死亡的,就有红烛、李白之死、剑匣、十一年一月二日作、死、火柴、梦者、也许、忘掉她、末日、死水、天安门、飞毛腿等十几首。另外还有一些虽不明确指涉死亡但在具体诗句中对死亡有所描写的篇什,那些诗句大多出现在诗的后半和结尾。如爱之神结尾:“呸!不是,都不是哦!/是死魔盘踞着的一座迷宫!”心跳结尾:“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出现“死”字的诗一共有20多首。

    闻一多笔下的死,首先是一种生命的完成,带有鲜明的目的论意义。红烛可以作为这种思想的代表。闻一多把红烛分为“躯体”和“灵魂”“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躯体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烧出灵魂,否则,躯体就是灵魂的监狱。“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所以说“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烧的结果是“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底果子!”闻一多明确地总结道:“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里,红烛自身的死亡与外在世界的改变构成了清楚的因果逻辑关系。所以,闻一多实际上把死不看做简单的死,而是看成转生,看成另一种价值的实现。于是,他笔下的死亡便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李白之死写李白蹈水抱月而死,心里想的却是:“我已救伊上天了!”剑匣写“我用自制的剑匣自杀了!”因为“我的大功告成了!”火柴把一根根火柴写成“樱桃艳嘴的小歌童”“有的唱出一颗灿烂的明星,/唱不出的,都拆成两片枯骨。”烂果写果子彻底烂透之后“我的幽闭的灵魂/便穿着豆绿的背心,/笑眯眯地要跳出来了!”总之,闻一多的生命观里,死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中间物”它既是已有生命完成的必要仪式,又是新的生命诞生的奠基礼。色彩一诗中写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当上面画满了红、黄、蓝、粉、灰等五彩的生活内容之后“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

    所以,闻一多笔下的死,或者给人奇异,或者给人怪诞,但并不使人恐怖,并不使人反感。闻一多1922年12月4日致吴景超的私人信函中有这样一段话:“来信谈及生死问题。这正是我近来思想之域里一阵大风云。我近觉身体日衰,发落不止,饮食不消化,一夜失眠,次日即不能支持。我时时觉死神瘦削的手爪在我的喉咙上比画,不知那一天就要卡死我了。”闻一多将一种类似唯美主义的情趣贯穿在他的死亡意象中,经常刻意去挖掘死亡的“形式美”但是又达到一种区别和超越了“恶之花”模式的美学效果。梦者一诗写道:“假如那绿晶晶的鬼火/是墓中人底/梦里迸出的星光,/那我也不怕死了!”剑匣的主人公“展玩着我这自制的剑匣,/我便昏死在他的光彩里!”烂果和死水都对丧失生命的客体进行了穷形尽相的描绘和雕琢,结果是使客体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烂果中跳出了豆绿的灵魂,死水里争艳着翡翠、桃花、罗绮、云霞,可谓是“烂极生春”“死而后生”末日一诗更是全方位地发挥了闻一多的格律化技巧,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几方面将死神写得栩栩如生。

    闻一多有三首怀念早夭的女儿立瑛的诗,即死水里的也许、忘掉她、我要回来。这三首诗写得异常舒缓平静,丧女的悲哀几乎完全被诗人对死亡境界的精心描绘所洗净。也许写女儿的长眠是去听“蚯蚓翻泥”、“小草吸水”的音乐;忘掉她说忘掉女儿“像一朵忘掉的花!/像春风里一出梦,/像梦里的一声钟”;我要回来形容女儿之死是“一口阴风把残灯吹熄”“一只冷手来掇走了你”这与后来高兰的哭亡女苏菲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诗人似乎对死者所前往的那个世界怀着下意识的向往,写死后如写生前。

    由于这种目的论和“准唯美主义”的死亡观,闻一多经常将人的肉体实存看成对灵魂的束缚和监禁。红烛里将“灵魂”与“监狱”对称,宇宙则说:“宇宙是个监狱”美与爱里也写道:“一心只要飞出去找你,/把监牢底铁槛也撞断了”心跳更是一篇要“冲出城去”的宣言“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作者的潜意识里有一种“弃生向死”的冲动,红豆中说:“我是吐尽明丝的蚕儿,死是我的休息”死这首直接讴歌死亡的诗作更是发出尽情的礼赞:“啊!我的灵魂底灵魂!/我的生命的生命,/让我淹死在你眼睛底汪波里!/让我烧死在你心房底熔炉里!/让我醉死在你音乐底琼醪里!/让我闷死在你呼吸底馥郁里!”显然,诗人向往着一种壮烈的死,一种富于美感的死,他将这样的死视为生命的最佳完成和最佳归宿“死是我对你惟一的要求,/死是我对你无上的贡献。”

    闻一多有几首诗写到普通民众的死。荒村写战争后的村落“瞧不见人烟!”天安门以一个洋车夫的口吻写军警镇压学生“咱二叔头年死在杨柳青,/那是饿的没法儿去当兵”“听说昨日又死了人,/管包死的又是傻学生们。”飞毛腿写一个叫“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