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芙蓉国(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区,缩影和凝聚了“文化大革命”的方方面面。

    第三,作品中的历史人物是真实的,除此以外的众多社会各阶层人物都是虚构的。

    五

    在写作蕴酿过程中,作者一直面对着一个问题,就是作品与生活的距离感。观察和描写的眼光既不可离生活太远,也不可太近。特别要避免太近的倾向。因为一个亲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很容易被自己的经历所迷惑。

    读者一定会注意到,这部作品在描写“文革”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时,对那些在当时看来弥漫时空的“革命”口号、政治“理想”做了相当有距离感的节制的描写。作者无意连篇累犊地重复和渲染那些淹没一切的表面的革命狂热,而是力图表现那些“绝对革命”的口号与行为下掩盖的切身利益与人格心理。

    历史没有给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中国提供一个超越商品经济发展的乌托邦理想王国的存在基础,当时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调动起来的不过是各种现实的社会矛盾与情绪。就历史而言,它是一个逆经济发展的倒退;就活生生的人物而言,我们看到的是那个时代各种人性的暴露。

    在所谓的革命洪流下面,揭示和表现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饮食男女,才是有文学意义的。

    六

    正是在“文革”的废墟上,诞生出了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改革运动。

    作者认为,面对这段历史,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与历史责任感应该是能够统一的,艺术家对艺术的绝对追求和对民族的责任心是可以统一的。我是中国的作家,我热爱中华民族,我深信自己的民族有勇气正视自己经历过的全部苦难,并从中磨练出开创光明未来的必要的觉醒。

    我用艺术家的真诚写下这段历史。

    我用艺术家的良知写下这段历史。

    我希望为这个饱经沧桑又奋力前进的民族写下它不该忘记的历史的一页。

    希望这部书能够随着时光的流逝,多少经得住阅读的检验。

    这部书写给共同经历过“文革”十年的中国几代人。

    这部书写给我的可以称之为“老三届”和“知青”的同代人。

    这部书也写给现在的年轻人──千万不要以为那种可以大串连的“文化大革命”是一段很好玩的岁月。希望我们的孩子及更遥远的后代在真正想了解二十世纪中国曾经发生过的“文化大革命”历史时,能够有这样一些书可读。

    当然,这部书也写给那些希望真正了解中国当代历史的世界友人。

    就在写作“后记”的时候,我还曾翻看到书稿中有关刘少奇的描写,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席,在那时都无法借助宪法保护自己最起码的公民权益。他的令人深切同情的悲惨命运,大概是中国那一段可以称之为“浩劫”的历史缩影。

    但愿这段历史永不被人忘记,永远不要重演。

    作者1999年12月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