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论语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问:何如可以从政”以下为篇名,曰从政。其篇次又不与齐、鲁论同。新论云:“文异者四百馀字。”

    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氏、周氏章句出焉。

    [疏]“安昌侯”至“出焉”

    正义曰:此言张禹择齐、鲁论之善者从之,为世所重,包、周二氏为章句训说此张侯论语也。传曰:“张禹字子文,河内轵人也。从沛郡施雠受易,王阳、庸生问论语,既皆明习,举为郡文学。久之试为博士。初,元中立皇太子,令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成帝即位,徵禹以师,赐爵关内侯、给事中领尚书事。河平四年,代王商为丞相,封安昌侯。为相六岁,乞骸就第。建平二年薨,谥曰节侯。禹本受鲁论于夏侯建,又从庸生、王吉受齐论,故兼讲齐说也。”传又云:“始鲁扶卿及夏侯胜、王阳、萧望之、韦玄成皆说论语,篇第或异,禹先事王阳,后从庸生,采获所安,最后出而尊贵,诸儒为之语曰‘欲不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浸微。”是“其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之事。后汉儒林传云:“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也。少为诸生,昌鲁诗、论语,举孝廉,除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论语,又为其章句,拜谏议大夫。永平五年,迁大鸿胪。”周氏不详何人。章句者,训解科段之名,包氏、周氏就张侯论为之章句,训解以出其义理焉。不言名而言氏者,盖为章句之时,义在谦退,不欲显题其名,但欲传之私族,故直云氏而已。若杜元凯集解春秋谓之杜氏也。或曰:以何氏讳咸,故没其名,但言包氏,连言周氏耳。

    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至顺帝时,南郡大守马融亦为之训说。

    [疏]“古论”至“训说”

    正义曰:此叙训说古文论语之人也。史记世家:安国,孔子十一世孙,为武帝博士。时鲁共王坏孔子旧宅,壁中得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悉还孔氏,故安国承诏作书传,又作古文孝经传,亦作论语训解。释诂云:“训,道也。”然则道其义、释其理谓之训解,以传述言之曰传,以释理言之曰训解,其实一也。以武帝末年遭巫蛊事,经籍道息,故世不传。自此安国之后,至后汉顺帝时,有南郡太守马融亦为古文论语训说。案后汉纪:“孝顺皇帝讳保,安帝之子也。”地理志云:“南郡,秦置,高帝元年更为临江郡,五年复故。景帝二年复为临江郡,中二年复故,属荆州。”表云:“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传云:“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博通经籍,永初中为校书郎。阳嘉二年,拜议郎,梁商表为从事中郎,转武都太守,三迁为南郡太守,注孝经、论语、诗、易、尚书、三礼。年八十八,延寿九年卒于家。

    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

    [疏]“汉末”至“之注”

    正义曰:言郑玄亦为论语之注也。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县人,师事马融。大司农徵不起,居家教授,当后汉桓、灵时,故云汉末。注易、尚书、三礼、论语、尚书大传、五经纬候,笺毛诗,作毛诗谱。破许慎五经异义,针何休左氏膏肓,发公羊墨守,起梁废疾,可谓大儒。作注之时,就鲁论篇章,谓二十篇也,复考校之以齐论、古论,择其善者而为之注。注与注音义同。

    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

    [疏]“近故”至“义说”

    正义曰:此叙魏时注说论语之人也。年世未远人已殁故,是近故也。司空,古官三公也。表云:“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博士,秦官,掌通古今。”魏志云:“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也。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属,文帝即位,迁尚书仆射。明帝即位,进封颍阴侯,顷之为司空。青龙四年薨。”“王肃字子邕,东海兰陵人,魏卫将军太常兰陵景侯,甘露元年薨。注尚书、礼丧服、论语、孔子家语,述毛诗注。作圣证论难郑玄。”周生烈,燉煌人,七录云:“字文逸,本姓唐,魏博士、侍中。”此二人皆为论语义说,谓作注而说其义,故云义说。

    前世传授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

    [疏]“前世”至“得失”

    正义曰:将作论语集解,故须言先儒有得失不同之说也。据今而道往古,谓之前世。上教下曰传,下承上曰受。谓张禹以上至夏侯胜以来,但师资诵说而已,虽说有异者、同者,皆不著篇简以为传注、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谓自古至今中间,包氏、周氏等为此论语训解,有二十馀家,故云至于今多矣。以其趣舍各异,故得失互有也。

    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疏]“今集”至“集解”

    正义曰:此叙集解之体例也。今谓何晏时,诸家谓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也。集此诸家所说善者而存之,示无剿说,故各记其姓名。注言包曰、马曰之类是也。注但记其姓,而此连言名者,以著其姓所以名其人,非谓名字之名也。有不安者,谓诸家之说于义有不安者也。颇为改易者,言诸家之善则存而不改,其不善者颇多为改易之。注首不言包曰、马曰,及诸家说下言一曰者,皆是何氏自下已言、改易先儒者也。名曰论语集解者,何氏注解既毕,乃自题之也。杜氏注春秋左氏传谓之“集解”者,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也。此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

    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顗、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臣何晏等上。

    [疏]“光禄”至“等上”

    正义曰:此叙同集解之人也。表云:“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无印绶,爵级十九曰关内侯,颜师古曰:“言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孙邕字宗儒,乐安青州人也。晋书:“郑冲字文和,荧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魏文帝为太子,命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大守,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表又云:“侍中、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应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晋灼曰:“魏文帝合散骑、中常侍为散骑常侍也。”又曰:“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宫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如淳曰:“将,谓都郎将以下也,自列侯下至郎中,皆得有散骑及中常侍也。”又曰:“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散骑并乘舆车。”颜师古曰:“并音步浪反。骑而散从,无常职也。”此言中领军者,表无文。安乡亭侯者,不在爵级二十之数,盖汉末及魏置亭侯、列侯之伦也。曹羲,沛国谯人,魏宗室曹爽之弟。荀顗字景倩,荀彧之子,诜之弟也,咸熙中为司空。表又云:“少府,秦官,属官有尚书。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员五人。”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颜师古曰:“驸,副也,非正驾车,皆为副马。一曰驸,近也,疾也。”何晏字平叔,南阳宛人也,何进之孙,咸之子。曹爽秉政,以晏为尚书,又尚公主。著述凡数十篇。正始中,此五人共上此论语集解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