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担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个放弃责任,则国必亡。做人不负责任,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当官不负责任,就有愧于人民赋予的那份权力,有愧于共产党员的神圣称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要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山、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对职责范围内的事,全力以赴,毫不懈怠;遇到矛盾和困难,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出现问题和失误,勇于担责,毫不推诿。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0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191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进攻。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大钊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

    李大钊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向李大钊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学习他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的精神,学习他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李大钊书写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对联。这副对联,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说过:“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正因为有这样的境界,当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候,他从容地选择了为他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李大钊的道德和操守非常崇高,在他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坚持真理,待人宽厚,团结同志,正如后人所赞誉的,“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他一生俭朴清廉,淡泊名利。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他经常毁家纾难,接济贫寒的青年和支持革命活动,以至学校发薪水时不得不预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他的夫人,以免家庭生活无以为继。他牺牲后遗体下葬,棺椁衣裳都是朋友帮助提供的。李大钊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李大钊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在李大钊等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历经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历史伟业。如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面对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贡献的革命先烈,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1881~19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早年曾留学日本。“五四”时期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发表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7年后定居上海,领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粉碎国民党文化“围剿”。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的著作、译作、书信等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

    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鲁迅的杂文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鲁迅提倡的新兴版画,又是当时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成部分,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鲜明特色。

    鲁迅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

    毛泽东评价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尽管去世几十年,但他当年所思考、所焦虑的问题,直到今天还是新鲜的。近百年来,有那么多知识分子,但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入的,鲁迅可能是第一人,是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鲁迅独具慧眼,他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衍生遗留的一些问题、弊病,现在还大量存在于社会中。鲁迅的出现是个奇迹,鲁迅是我们民族精神普遍溃败时的中流砥柱。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尔、帕斯捷尔纳克、布罗斯基这些思想家,是同一水准的。把中国的病根看得清晰彻底,这是鲁迅的伟大。”

    “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于鲁迅诗《自题小像》。诗本无题,是鲁迅于190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全诗如下: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题小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鹄之志的写真,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在“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壮美诗句的字里行间,跳荡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灵,它激励着当代亿万青年去光大这“民族魂”,去实践这值得“毕生实践的格言”。

    ★焦裕禄:群众满意,党就满意

    焦裕禄(19.8.16~1964.5.1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反映焦裕禄精神的电影和电视剧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大部分0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人,是看着连环画,听着焦裕禄的故事长大的,但不少人当时只是怀着一种朴素的崇敬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情结,而对于如何学习焦裕禄精神、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等问题,知之不多,还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如今对照焦裕禄同志4年短暂而又闪光的生命旅程,深刻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担当。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无论高贵平凡,只要勇敢地担当起了他所处时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注入了一滴水,在建设共产主义的高楼大厦上增添了一块砖,都是了不起的。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都值得人们钦佩和怀念。

    焦裕禄同志那句:“群众满意的事,党能不满意?群众不满意的事,党能满意?”语言朴素,但是道理深刻。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冒着个人犯错误的风险,为因饥饿而犯浮肿病的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解决基本口粮问题。他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敢于担当,这些都来自于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只有像焦裕禄同志这种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的人,才会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把个人荣辱安危置之度外,才会有党兴我荣,党危我忧,处处为民着想,事事为党分忧的赤子情怀,才不会有影片中那位吴县长所说的,“饿死几个人算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干部不要在政治上犯错误”这种只顾乌纱帽,不顾群众死活的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

    014年月18日,***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如何学习焦裕禄精神提出了要深学、细照、笃行“六字”要求,特别强调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认真查找自己身上的差距;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以焦裕禄同志为镜子,学习他对党忠诚、为党分忧的赤胆忠心;学习他守土有责、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学习他解民之难、谋民之利的公仆情怀,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杨善洲: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

    杨善洲(197.1~010.10)男,汉族,云南施甸人。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扩大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杨善洲更坚定了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姚关、旧城、酒房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个小组,要求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

    到达大亮山的第二天,杨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把他们到大亮山的目的和意义都讲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见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早就感动得不得了。他连声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福,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办什么事,就老书记一句话,说什么我们都支持!”

    1999年11月,杨善洲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着拐杖执意爬上了大亮山。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0多格,一住就是八年,有个职工住了九年半才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具,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每人买一盏马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杨善洲同志意识到大亮山林场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多种经营。建场之初,杨善洲主要以种植华山松为主,在党的十四大后,他感到仅仅种植华山松不能最快的产生效益,林场要以林养林,要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引种龙眼树苗,开辟了龙眼水果基地。施甸县的立体气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遮雾罩,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酒房乡供销社茶厂生产的袋装黑山银峰茶,1994年曾荣获“省农业厅优质产品”称号,供不应求。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也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还专门投资建了一个粗茶叶加工厂。杨善洲号召林场职工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在他和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场没有几年时间,就红火起来了,事业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

    为了搞好多种经营,他们办起了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茶树也长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啃死了,人们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夜。面对这挫折,有的人畏缩了,但杨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初建林场的三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万亩华山松,有近400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果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009年9月至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曾说:“我195年入党,其实当时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党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他还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沈浩: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沈浩,安徽萧县人,毕业于铜陵学院。004年,沈浩到安徽凤阳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六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使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有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但繁重的工作累垮了沈浩的身体,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为党的事业,为“三农”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决定,追授沈浩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沈浩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村官”“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009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等称号。

    004年月,沈浩刚到小岗村时,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还很薄,发展仍然滞后,他的前几任一直在探索发展的路子,那时小岗村的发展思路还不甚明晰,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一个省城的年轻人,镀金来的吧?”然而这些没有影响他为小岗村谋发展的热情,反倒让他更冷静,他说:“一些群众表现出的冷漠,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们想要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他坚信,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的路子对了,只要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完全可以实现快速发展。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沈浩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选派单位省财政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获得了党组织的肯定,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007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008年,先后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授予“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称号,被授予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同时,在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社等10多家中央新闻单位主办的“007年全国农业十大新闻暨第七届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获得唯一的“特别奖”;009年,被第九届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授予“优秀村官特别奖”。

    如今,沈浩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他忠于党的事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要以沈浩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尽责有为好干部。(未完待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