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鉴宝赌石)大玩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弟可是看中了点什么?”方老板看李寻站在那很久没动,便问了一句。

    李寻点了点头,说道:“麻烦方老板给我选几刀好的宣纸吧,另外还要一些古墨和毛笔,我想练练书法。”

    “我托大叫你声老弟,你也别叫我方老板了,怪生疏的,不嫌弃就叫一声老哥吧!”方老板一边走过来一边说,方老板却是存了份要跟李寻打好交道的念头。

    李寻笑着说:“那小弟可要老哥多多关照咯!”多个朋友没有坏处,李寻便应承下来,人脉就是这样不断扩大形成的,要想融入这个圈子,就必须多交朋友,像当初的罗峰,虽然身体不好,不常出门,也认识不少当时的大人物。

    文房四宝中的纸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不过却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纸,任凭你书法再高,又怎么写出能流传千古的作品呢?恐怕没多久就坏了。

    一般用来书画的都是普通的书画纸,要想保存留世那就只能用宣纸了,宣纸的“纸传千年”的特性也注定了它的价格昂贵,有很多无良商人用书画纸来冒充宣纸,赚取利润。

    世人皆知蔡伦造纸的故事,却不知道这宣纸的来历。其实这宣纸是蔡伦的徒弟孔丹所发明的。在东汉安帝建光元年,东汉造纸家蔡伦去世,他的弟子孔丹十分怀念他,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蔡伦改进的纸已经非常好了,想要更进一步谈何容易,孔丹实验了很多次,都没能如愿。直到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这树经过水浸风吹,早已腐烂,露出白色的纤维。孔丹见了大喜,心知造纸有望,他以这棵树为原料,反复实验终于制造出了新纸,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上好的宣纸现在仍然保存着用人工制作的工序,远不是那种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书画纸可以比拟。

    方老板给李寻拿了五刀上好的生宣陈纸(业界默认的期限是5年以上的即可称之为“陈纸”)这种纸按方老板的说法就是:“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

    李寻看了看,的确符合宣纸那“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的特点,对于方老板那优惠价一千元一刀也很爽快的答应了。

    这时方老板又从里堂将一个小盒拿了上来,轻笑着说:“这是我早年间捡漏来的,不过这几年卖了不少,就剩这小盒了。”边说便打开来给李寻看。

    李寻低头一看,盒子里整齐地躺着大小不一的墨锭,李寻拿起一块墨锭打量,只觉得墨色发黑微微起发理,质地坚硬如石,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墨,也难怪方老板谈起时会如此自豪了。

    李寻点头赞道:“的确好东西,是上品墨锭,保存完整,方老哥真是好运气啊!”

    “哈哈!老弟别笑话老哥了,都是陈年旧事了,现在要捡漏可难咯!”方老板虽是这样说,眼中还是难以掩饰的有一点得意。

    李寻从中选了清代四大制墨名家的墨各一块,递给方老板,方老板有些惊讶地说:“兄弟看来也是身价不菲啊!”

    “哪里,这些只是一些商业墨,如果是那种御墨或是珍玩墨,我可就玩不转了。”李寻感叹道,他这话也是有道理的,在中国嘉德二00七秋季拍卖会上,一套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色墨十锭经过数番激烈竞价,最终以四百四十八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此乃真事)。

    其实李寻最想追求的还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品”的廷墨(又称李墨),宋朝庄季裕《鸡肋编》卷下:“ 吴开 正仲家蓄唐以来墨,诸李所制皆有之,云无出廷之右者,其坚利可以削木。渠书《华严经》一部半,用廷才研一寸,其下四秩用承宴墨,遂至二寸,则胶法可知矣。”早在宋代就有人感叹“黄金易得,李墨难求!”据说乾隆皇帝得到过一块,也舍不得用,最后流传到台北故宫博物馆,这也是已知的唯一一块廷墨。

    至于毛笔嘛……这东西不好保存,方老板也没什么老货,李寻只能退求其次买了支狼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