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男人的天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3

    其实,酒宴对于官人来说,更多的往往是形式多于实质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正式的宴会,官人实际上始终处于人神分离的状态,在座的往往只是一种身份、一种象征,就象电视新闻里官人的那些表情和语言一样,无不要首先经过人工的精心雕琢,语言常常需要反复研究推敲并报有权人批准,未经批准切不可以乱说乱动,因为凭借的便是这个无神的人,最具号召力的往往就是这个人神分离的人的身份而非人本身。

    即使这样,还是必须要参加的,这不仅是纪律,而且就象那些常在电视里露面的人,只要有稍长一点儿的时间不公开露面,丰富的想象往往就会制造出不少流言,虽正常的人也会倍受压力。

    只要是正式的酒宴,往往便具有上述列举的所有特征。所谓正式,就是需要官人衣冠楚楚礼仪十足地去参加的那种,如果长期置身其中耐心观察,便不难发现此时的官人往往一成不变地做着机械动作,说着程式化的话,今天往往就是昨天没有多少变化的重复,明天恐怕就要简单地重复今天。

    这种普遍地被官人们看成苦差事却必须精神饱满地去参加或如前面所说原因而乐此不彼的过多地注重于形式的酒宴,通常并无多少酒趣可言,尽管并不缺少以苦为乐的人,但也有不少官人在脱离这种场合之后迅速地去寻找酒局,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回家或找一小酒馆喝他个天翻地覆,苦不堪言便又转给了司机和秘书,酒量小而且胆小的司机和秘书因此胃粘膜被烧掉了一大片隐隐作痛又必须装作欢天喜地者大有人在。

    真正的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不可能完全体现于此,要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了解,必须要对“官”场宴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正式宴会作进一步地观察。

    人在官场,凡事因目的而存在,宴会自然首先要有一个因目的而启动的过程,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一是关于目的。目的是诱因,而且几乎可以涉及到人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目的的实现过程和形式。在众多的目的实现方式当中有一种方式颇值得一提,这种方式从不为某一次具体的宴会确定具体的目标,而且每一次宴会都会给人留下真诚、善良、毫无所求的深刻印象,时间久了便会渐渐地让人觉得此人够朋友值得交往,不知不觉中已顺利地多次实现了目的。

    这种方式的核心就是从不主动去要求什么,即使有所要求也绝不会火烧火燎地而总似在不经意间提出,注重长期过程的追求,总让人觉得对其有所亏欠,因此凡有好事必首先想到他。

    这种方式表面上看起来费时费力费财,不如常见的那种“一针见血”的方式来得痛快,却往往能够免去适得其反的反面效果,实际上是一条难得的捷径,但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经受得住寂寞和以自尊心为主导的面子磨损双重考验的良好心理素质。懂得运用这种方式的人要么貌似憨厚而实工于心计,要么原本就是一个心底醇厚之人。

    其二是关于邀约。刚才在讲述“赶宴”的时候曾简单地提过邀约的事情,“官”场邀约恐怕要是这世上最复杂的邀约了,因为官人最讲究面子,面子往往就是威严的标志,如果逢邀必到,哪里还有什么威严存在?因此,邀约必有许多讲究。

    一个成功的邀约往往要同时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恰当的途径,即是邀约的表达形式。邀约一般应由自己提出,这样做不仅最为恰当也最有面子;但如果自觉面子不够,也可委托他人提出,自己出资甘作陪角以争个面熟,逐步积累面子以达到能够自己提出邀约的水平;邀约过程中要尽力避免做成“夹生饭”,即不能盲目自己邀约,在遭到拒绝后再去委托他人,一旦做成了“夹生饭”,争取成功便要费更大的周折,所以必须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慎重而又恰当地选择委托。

    邀约发出后,便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耐心等待,因为总得给被邀者一个准备的空间,逢邀即到毕竟属于少数,逢邀必到已是天大的面子,夫复何求?只有面子累积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了香火”之情之后才能真正做到这一步,当然也常有不邀自到的情况,而且经常是一个人,至多才带有司机和秘书,如此必定是邀约者具有了极深的背景或者与被邀约者之间存有不同凡响的“香火”之情,自是另当别论。往往可以说,只要邀约成功,目的便已达成了一半。

    二是为目的而邀约但不可以直露地表达目的的原则。对于邀约的目的被邀约者往往心知肚明,却总要装作糊涂。有必要耐心地品一下经常被他们悬挂于顶的“难得糊涂”这幅字,千万不可错估了被邀约者的理解力而犯自作聪明的错误,本是人中龙凤,难道连这一点最起码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也不具备?那样的话,不仅贬低了被邀约者,也显示了自己的浅薄,而且一句直露的不加任何修饰的目的表达会让被邀约者在一瞬间感受到压力——原来邀约者是带有附加条件的,必然会让被邀约者经过一番关于利弊得失的权衡,没有人会因一场宴会而自断前程,便因此而影响了邀约的成功。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以代价为前提,这就需要预期,只有预期中的代价小于成功,才有可能产生争取成功的持久动力,而有可能的事情往往就是能够成功的事情,只有成功才能真正激发人的斗志。

    三是任何人都有获得尊重的强烈愿望,官人尤重于此,必须让被邀约者感受到十二万分的尊重。在这里,尊重与阿谀的意义经常会被混用,不少人已经习惯了这个两词混用的做法,只要长期听不到两词混用的话,内心便会感到不安直至隐隐生痛,个别耐性稍差或不善掩饰者甚至会为此莫名其妙地勃然作怒暴跳如雷,感觉实是受到了莫大的冷落甚至是侮辱。

    事实上,只要稍存一点儿清醒,便不难发现二者之间的严格差别:尊重是真实的、具体的,情到真处,即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无不透着尊重;而阿谀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是一种尊重,尺度却极难把握,往往容易奉承太过,一旦奉承太过便具有了狐臊味,嗅觉若还正常的话,任谁都会为之恶心欲吐。然而,这里原就有不少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的人竟然果真凭着阿谀起了家。

    我虽也难避阿谀之嫌,但实痛之,决心若有发达之日必首先摒弃之。做了镇委书记尤其是副县长之后,阿谀自然便多了起来,我竭力让自己保持平衡,却常感力不从心,只好转而埋怨年龄的原因。

    有一件小事,虽不知与主题是否相符,却总要一吐为快之感,不妨一提。

    小事不过是一次偶尔的碰面,时间是在我做了副县长之后,面子上欲改善与阿凤的关系之时,人物和背景都是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副主任。

    副主任研究生毕业,已足足干了八年副主任,他正欲谋一份去县直属局做一把手的差事,各项操作已基本完成。他要去的局偏巧由我分管,自是对我极力巴结,我原也对他十分看重。

    过程是我于某一日实在经不住阿凤的再三缠磨与之外出散步,那是在我发现她与二愣子之间的关系后十多年来我们的第一次甚至可以称得上浪漫的共同行为。阿凤如初恋少女般清纯兴奋,两手轻抚着我的胳膊,头则不时小鸟依人地斜靠到到我的肩上,对我来说,无异于一个久违了的遥远的梦。尽管当时的我非常留恋也非常迫切地需要类似这样的故事,但因脑子里经常持续不断地浮现出且挥之不去的她与二愣子之间的龌龊,我还是感觉急切地不适应,因此专捡黑暗的角落走。

    最该怪的当数副主任戴着高度近视镜的眼力,当时的他或许跟我出于同样的目的正与自己的妻子漫步着,见我们过来,忙舍了妻子赶过来与我们寒暄,其时我正因浮上来的龌龊而心里发着狠,他的突然出现竟让我感到了被扒光了的狼狈,继而便生了隐隐的不满,尽管我同样热情地与之招呼着。

    他是个憨厚的人,之所以做了八年副主任而没有扶正,关键原因便在于他不善察言观色,只要他看中了的人便永远紧紧跟随,从不去计论对方的起落,而对于其他的人却总是一副万事不求人你奈我何的神态。他能够如此热情地接近我,必是受了名师的指教,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

    更不该的是他在跟我热情地略作寒暄之后,立即口齿伶俐地转向了阿凤,开口便叫“阿姨”,末了还要追上一句“阿姨好年轻啊”,他自然清楚枕边风的作用。

    “阿姨”本是我们县“官”场见了首长夫人便自降一辈的通常的尊称,其实,我们之间的年龄差不了多少,他叫一声“嫂子”原也不足为怪,可他却偏非要这么叫。

    岂不知黑皮肤的女人最忌惮别人提及她的年龄甚至与年龄相关的一切,便问,阿姨?我有那么老吗?你看我能有多大呢?

    老老实实地答,实在不好说,不过,阿姨不显老,至多有四十二三的年纪吧。

    其时阿凤的年龄还不到四十岁,她必定在心里恶狠狠地骂着“神经病”,因为她此后经常在我的面前提及副主任的神经病表现。开始的时候,我对阿凤的表现甚为反感,因为反感甚至连他让我产生的不满也得到了谅解,但经不住她持久不断地唠叨,渐渐地竟发现副主任当真带有那么点儿神经质。

    结果是在书记征求我意见时,我莫名其妙地说了句“该同志不够成熟,最好再观察一段时间”,就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登时让他的精心操作化作了泡影,但他不明就里仍一如既往地接近我亲近我。

    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幸亏龙终究是龙,是金子总会闪光,一年后,可能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他如愿以偿地做了县直属局的一把手,我才从愧疚解脱了出来,却毕竟耽搁了他一年的时间,要知道“官”的一年与普通百姓的一年是绝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其次便要精心设计过程。既称得上宴会,便容不得有半点马虎,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是必需的也是必不可缺少的,这将因关乎宴会的质量而直接影响宴会目的的实现。

    一是搜集被邀者的个人信息。“官”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封闭的,要掌握足够的信息往往较为困难,必须注重讲究方式方法,通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向人了解;一是通过对被邀者在公开场合的譬如吸烟等姿势的分析研究加以了解。话是可以伪装的,只要想伪装尽可以言不由衷,但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姿势或习惯却是不可以伪装的,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才最真实。所以,这两种方法常常需要配合使用。

    后一种主要依靠个人的素质不便细说,在这里不妨通过逐一关注被邀者的同事、秘书司机等身边工作人员、熟人、领导、家人等五类人来了解“向人了解”的方法。

    在“官”场,只有达到同一个层级的人才能称得上同事,否则便永远只能是上下级关系而不可逾越。同事之间的关系最难处,真正的政治家从不跟自己的同事交朋友,不少人的前程便断送在了同事的手里:同事之间往往因为存有共同角逐的利益而相互戒备攻讦,经常反复地暗暗地不放过任一细节的观察和研究,让同事间对彼此的优缺点了如指掌,但讲出来的却常常是对方远不如己的缺点。只要把这些缺点反过来研究,便不难被邀者足够的客观信息。所以,邀约的委托人绝不可以是邀约者现在的同事,否则常常适得其反。

    司机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对被邀者的信息掌握远不如同事全面,却常常熟知某些细节,而且其位置甚为重要,千万不敢胡乱应付:我刚到那个偏远小镇做书记时,由于当时全县的用电负荷过大,小镇上经常停电,我便凭着与电业局长的私交经常打电话要电。

    “******”的屁股摸不得,时间长了,电业局长的电话不是关机就是无法接通,只好打司机的电话,后来司机的电话也无法接通了,办公室的电话更是长期无人接。

    我知道该意思意思了,便东拼西凑地带了点儿山货前去打点关系,岂料未及进门便被门卫拦住了,我不得不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你想门卫会怎么说?不就是那个穷得要死的破镇吗?有什么了不起,没有预约,爱谁爱谁爱谁谁,也甭想进。

    迫于无奈,我只好把朋友送的两条好烟顺势给了他,那张庄重严肃得根本无法通融的脸立即变得笑颜如花,自是热情地放进了。更让我意外的是在离开时,他竟然把头自玻璃窗户里探出来拦住了我,说,今后缺电不用找别人,只管往我这里打电话。

    一个门卫?对于他的话我自是半信半疑。回到小镇时,恰恰刚停电,遍打电话不通的情况下,我试着拨了他再三叮嘱一定要打的号码,一打就通,随着一个“又断电了吧?稍等”的爽快声音,电居然通了。

    之后逢有停电,我便主动给他打电话,自然也忘不了经常去看他——他最容易找到调度。在那个“电”尚紧缺的年代,我那个偏远的小镇却能够经常保持着用电畅通,而且省去了不少应酬和应酬的费用。一些发达镇的书记难免要怀疑我与电业局长是死党,面对这样的诘问,我只笑而不答,自享其乐,愈是加重了那帮书记的疑惑,岂不知……

    关于后三类人:熟人总是因某段时间的相处而相熟,人的基本性格虽不会改变,但毕竟是发展变化的。熟人的把握虽然是准确的,却具有阶段性,是不全面的。因为人的交往所形成的印象总不如朝夕相处那样深刻,浮浅的印象常常被深刻的印象所冲击所取代。领导的把握虽然具有全面性,但往往理性太强,容易掺杂个人感情,而且被邀者的领导必然具有更大的接触难度。至于家人的把握,自然是最全面最详尽的,但家人由于过分关爱,容易产生无原则的偏袒倾向,最全面最详尽的信息往往太多夸张不实之言;据自身经验,被邀者常有在家人面前故意掩饰之嫌,本与家人接触又少,因此家人又往往是对被邀者知之最少的一类。

    由此看来,五类信息各有利弊,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全部的五类人来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信息的搜集不可能是封闭的互不联系的,而是一个以最初信息为基础随着信息量的增加需要经过大脑紧张加工逐步累积最终形成观念的过程。因此,最初信息的采集是至关重要的,对待一个初次被邀者,最简单易行的办法便是选择委托人,难便难在首次又无可靠的委托人。这种情况下,不妨多涉猎一些他公开场合露面的信息和谣传,千万别不信谣传,现代社会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谣传往往是真实的,可能的事情实际上就是马上能够实现的事情。

    这就要求宴会启动者首先要具备采集信息的素质和能力,如不具备这样的素质,趁早不要到场上去混,以免碰个头破血流。信息搜集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反应与应变能力,尤其在向上述五类人采集信息时,或单刀直入或因“宴会”的启动而宴会,必须适人适时适地进行,这是除了我们介绍的方法之外的能够保证信息准确完整的方法的最有效途径和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结合已有信息确定参与人员以及因人而异地选择环境、布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