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丁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但凡历史上的奸臣,皆大抵以“不学无术”冠之。

    其实不然。

    翻开史书,历史上的许多奸臣,在初起之时都是以勤于政务、忠于皇室的面目出现的。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奸臣都很有办事能力,并非等闲之辈,其中并不乏真才实学者。

    先来看唐代的李义府:时人称其为“笑中藏刀”的“李猫”为唐高宗和武则天(时并称“二圣”)的心腹大臣。李义府才学出众,能出口成诗。唐太宗首次召见李义府时,因听说他学识过人,便当场出“咏乌”一题命他即兴赋诗一首,他脱口吟道:“日里扬朝彩,琴中闻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将自己想入朝当官的心情巧妙地在诗中表露出来。唐太宗爱其才学,便说:“与卿全树,何止一枝!”授予他监察御史兼侍晋王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李治被立为太子后,他又被授予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后来高宗即位后,他以武则天为靠山,政治地位直线上升。

    宋代的大奸臣蔡京,进士出身,名列翰林。他自幼天资聪颖,不仅熟读经书,而且练就了一手好书法。他二十四岁时与弟弟蔡卞一同赴京城汴京参加科考,兄弟俩中了同榜进士。后来在朝廷中,蔡京的书法是首屈一指的,这也就成了他不断升迁的资本。

    臭名昭著的大奸贼秦桧,也是进士出身,并颇善文词。秦桧先中进士,紧接着又中宏词科,由李邦彦推荐步入宋朝官场。他自幼“天资狡险”、“善干鄙事”时人称之为“秦长脚”他早年拜读在作过宰相的奸臣汪伯彦门下,从那里学到不少玩弄权术的本领,为他今后的升迁打下了基础。

    明代的奸臣,严嵩“名气”最大。严嵩幼时,乡里称为神童。其父乃一介寒士,终身醉心于科举,但屡试不第,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苦心教育,严格训导。严嵩二十五岁时考中了进士,此后又苦读十年,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以一手漂亮的诗词文章,颇受文人推崇。明世宗朱厚熜一生崇拜仙道,需要一种焚化祭天的青词,这是一种赋体文章,要能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皇帝求仙的诚心和对上苍的祈求。这种文章要用硃笔写在一种特制的青藤纸上,因此称之为“青词”朝中诸多官吏,为讨取世宗欢心,争相进献青词。善于见风使舵的严嵩,摸准了世宗的嗜好与个性特点,曲意逢迎,以售其奸。由于他善作青词,世宗甚为喜爱,于是便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

    再来看清代的和珅,一般人只知道他是个大奸臣、大贪官,其实他博学多才。和珅自幼模样俊俏,生性乖巧,人见人爱。他十岁时与弟弟和琳一同进入咸安宫官学就读。官学的师资力量很强,教师都是进士、举人出身。学生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不但要品学兼优,而且要长相俊秀。和珅的记忆力特别好,能过目成诵。在咸安宫官学就读期间,他不仅背熟了四书、五经,而且很快掌握了汉文、满文、蒙文和藏文,还同时学会了作诗填词,并练就了一手好书法。他的学业赢得了著名学者袁枚的赞赏。和珅初为侍卫时,一次护驾乾隆出宫,仓促间找不到黄龙伞盖,乾隆很不高兴,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问道:“是谁之过欤?”在场者皆不知如何回答,和珅却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吃了一惊,因为四书上对这句话的注解是:“岂非典守者之过邪?”这一巧妙地变通,用得自然贴切。乾隆见和珅长得眉清目秀,仪态俊雅,口齿清楚,语言文雅,心中不觉喜欢起来。和珅从此时来运转,官运亨通。

    奸臣中有真才实学者举不胜举。可以说,奸臣中没有一个笨蛋,个个能言善辩,办事干练,胆量过人。就连有些看起来无真才实学的奸臣,在揣摩君主心意、阿谀谄媚方面都极具天赋。至于排斥异己、混淆黑白、无中生有、造谣诬陷、残害忠良等本领,更是出类拔萃。

    每位奸臣,干起坏事来,都各有其高招,非高手莫属。每当社会动荡之际,他们就窃权弄国,觊觎神器;每当社会安定之日,他们便导君为虐,党同伐异,中饱私囊,玩君主于股掌之上。他们用别人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用别人的白骨架起了通向权力顶峰的桥梁。他们置国家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一切以个人的尊荣、富贵为目的,以至生灵涂炭、国家危亡、身败名裂。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奸臣们为各个朝代政治的变奏曲标上了令人惊叹而又令人愤慨的休止符。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